↑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选择题 4 题,非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0 题
  1. 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D.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1912年宪法第十七条修正案生效,该修正案规定,确立代表各州的美国参议员必须由民众直接选举。这说明

    A. 美国各州州权有所下降

    B. 参众两院发展趋同现象显著

    C. -战推动美国民主进程

    D. 政治民主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苏格抗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 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B. 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

    C. 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D. 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

    B. 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

    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 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何如璋成为中国首任驻日公使后不久,即著《使东述略》,其中写道:“欧西大势,有如战国;俄犹秦也;奥与德,燕赵也;法与意,其韩魏也;英则今之齐楚也;若土耳其、波斯、丹、瑞、荷、比之伦,直宋、卫耳。比年来,会盟干戈,殆无虚日。”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五四运动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这一讲话旨在

    A. 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 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

    C. 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

    D. 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南宋时期对日贸易有所改观。自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后,日本开始改变“自我封锁”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宋商频繁前往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双边贸易逐渐进入高潮。以上可以说明

    A. 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

    B. 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

    C. 经济政策调整有利南宋贸易发展

    D. 南宋朝贡贸易有重大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 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C. 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A. 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 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 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 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別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A.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 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 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 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

    A. 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B. 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C. 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則,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A. 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 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 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 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 传达行政命令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防止地方割据

    D. 扩大国家的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85年,沈阳市政府下发了正式文件《沈阳市破产倒闭实行规定》,不久该市一家防爆器械厂成为新中国首家破产企业,职工们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十年后,当沈阳另一家中型企业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A. 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对外开放推动了与国际接轨步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秦王赢政统一中国,认为白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B. 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

    C. 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D. 形成了“君权神授”理论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余光中(1928~2017年),出生于南京,9岁因战乱随母亲辗转到重庆,19岁考入金陵大学而重回南京.21岁遭遇人生第二次逃亡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此后酝酿20多年写下了著名诗作《乡愁》。以下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他出生地属于北洋政府统治的区域

    B. 他童年离乡与日本侵华有直接关系

    C. 他就读的大学应该是新中国开办的

    D. 《乡愁》创作于海峡两岸“三通”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1954年漫画家韦启美创作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表明

    A.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B. 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发展的需要

    C. 人民公社有效集中了农业生产资源

    D. 国有经济较个体经济优势更加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表是19—20世纪5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的变化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 工业化瓦解了传统社会结构

    B. 自由贸易促进国民收入提高

    C. 社会分配的不合理现象扩大

    D. 国家干预原则得到不断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A. 中国日益成为日本的商品市场

    B. 西方国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C. 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D. 德日两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有人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多点开花、群芳争艳。从崛起进程和发展潜力来看,分成3个梯队。这说明发展中国家

    A. 可以为多极化提供持续推动力

    B. 将决定世界政治格局

    C. 因发展不平衡而使世界动荡不安

    D. 将垄断世界市场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和麦克尔在他们的教科书《现代世界中的远东》中将毛泽东描述为一个完全追随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者、不具有任何理论创见的领导人。由此可知,该书

    A. 准确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历史

    B. 体现了较强烈的冷战思维

    C. 推动中美两国的关系走向缓和

    D. 煽动了美国民众反华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

    B. 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

    C. 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

    D. 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梭伦指出:“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他的这一做法

    A. 旨在调节农民与商人的冲突

    B. 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矛盾

    D. 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共会议

    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中共八大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据表格中中反映的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淸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法国大革命后历届政府实行的废除封建特权税及将土地分给农民的措施,大大促进了法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解放。然而,19世纪晚期自由贸易主义政策的颁行,使法国付出了沉重代价。由于政府取消了对农产品的关税保护,外国廉价商品蜂拥而入,农民利益受到重创。农业生产陷入萧条。在国民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政府开始反思以往的经济政策,转而高度关注农业问题并采取措施对农业及农民予以大力保护。在政府的保护下。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人口基本保持稳定。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凸显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要求政府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法国实施了稳定的农业政策;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予以巨额补贴,同时颁行众多惠农政策对农业进行保护。这一切都说明,法国已经进入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滕淑娜,质銮斋《法国农业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概述法国政府采取“以工业反哺农业”措施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后历届政府“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  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維埃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办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1931年《劳动法)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苏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年10月15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就上述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做了适当地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