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

    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时期,各级官吏莅位与离任之时,都要先条告于城阻,始终受到城隍的“监察”,成为定制。于是,城隍监察百官与司民之神权,便正式确立。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监察制度更加完善

    B. 专制统治得到加强

    C. 民间信仰发生变化

    D. 封建迷信甚嚣尘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A. 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 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 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 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C. 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D. 学习西方层次过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为《汉画像石·纺织》,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即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图中所使用的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据此可知,汉代

    A. 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B. 棉纺织业水平高超

    C. 发明擀弹纺织技术

    D. 文明程度世界领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层的需求

    C. 尚理风气的影响

    D. 空谈义理的浸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6年,“国防文学”大行其道,涌现出了夏衍的《赛金花》和《上海屋檐下》、阳翰笙的《李秀成之死》、田汉的《卢沟桥》等杰作。“国防文学”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中国华北地区危机严重

    D.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订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即“四面八方”工作方针。这说明当时

    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

    B. 亟需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

    C. 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走向萎缩

    D. 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过渡方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古罗马曾流行一句谚语“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帝国初期,奥古斯丁专门指定一些法学家从事法律解答,明令他们的解答意见具有法律效力,要求最高裁判官和所有承审官的审判活动都必须受法律解答的约束。这说明

    A. 罗马法缺乏理性精神

    B. 罗马并不是法治社会

    C. 罗马法有待不断完善

    D. 罗马重视法学家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约在1600年时,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镑,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共约35万至65万镑,而经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镑,丁香等共有70万~10万镑,另外还有生丝50万镑。这些数字说明

    A. 新航路开辟作用有限

    B. 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

    C. 航路中心转移不明显

    D. 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统计,截至1929年10月1日,苏联共收到2670份承租申请。1921-1927年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

    A. 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

    B. 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

    C. 利用大萧条发展经济

    D. 反击西方国家的封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规定“马歇尔计划”的金额应逐年审批,不确定4年的总金额,拨款53亿美元作为头15个月的援欧资金,但只是最大限额,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 依靠的是民间和私人资本

    B. 有利于加强美国控制西欧

    C. 美国和西欧处于平等地位

    D. 国会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跨过南海的万顷波溽,进入汹涌澎湃的印度洋,开辟了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海上航道。唐代,我国通过印度洋同非洲东海岸国家有了直接的交往。

    唐宋时期,中外海上交通盛极一时。广州、泉州、杭州都是当时主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阿拉伯大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访问我国时,称泉州为“世界最大港之一,或径称为世界唯一之最大港亦无不可也”。正是在海上贸易和友妤交往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宋代,我国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建立了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

    ——摘编自陈公元《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局势剧烈动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坚决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并对他们所蠃得的民族独立热烈的祝贺与率先的承认,一批在1958年到1965年间独立的非洲国家,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是: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西非的几内亚、加纳、马里、贝宁、毛里塔尼亚,东非的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中非的扎伊尔、布隆迪、中非共和国;南部非洲的赞比亚等18个非洲国家。

    ——摘编自唐同明《论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

    材料三  2018年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欧洲时报》3日发表社论,肯定了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取得的成就,并认为中国援助非洲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他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非关系的新发展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非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华北建立有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四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在各根据地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各抗日民主政权非常重视对旧婚姻制度的改造,并把此项任务视为巩固与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环节。各抗日民主政权根据经济、政治情况的变化,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婚姻问題的法规,保障婚烟自由,反对早婚,禁止买卖婚姻,保护妇女和抗日军人的权益。这些婚姻法规貫彻着破除旧婚姻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具有明显的反对封建旧婚姻制度以及新民主主义婚烟制度的性质。

    ——摘编自傅建成《论华北抗日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改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北抗日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改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北抗日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改造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日讲和的根本方针,同时拋弃过去的感情,促进韩日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这对东亚邻国也是有利的。在朝鲜战争趋于稳定的1951年10月,日韩双方进行了有关建交问题的预备会谈。1952年2月,日韩之间进行了正式会谈。尽管日韩会谈并不顺利,但出于共同的战略考虑,经过14年的谈判,两国终于在1965年6月22日签署了《日韩基本关系条约》及相关协定,恢复了关系正常化。

    ——摘编自祝曙光《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韩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韩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撰写了《齐民要术》一书。全书共10卷、92篇,近12万字,包括从选种、栽培、土壤肥料到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是我古代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农业科学知识的巨著。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后人只能从此书了解当时的农业运作,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总结写《齐民要术》的体会时曾说:“今采裙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事,非信传疑”,他的实践观点非常鲜明。

    ——摘编自李寿仁《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齐民要术》的历史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