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8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B. 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 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 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 工业领域   B. 贸易领域   C. 农业领域   D. 金融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8 题
  1. 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 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 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 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 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 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B.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再次,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欧洲经济共同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

    A. 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 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 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 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经15小时的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此举震惊了欧盟,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示理解与尊重,世界对英国脱欧予以了高度关注。关于英国脱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脱欧反映了全体英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英国脱欧说明欧盟损害了一些成员国的利益

    C. 英国脱欧体现了欧盟的开放性、包容性

    D. 英国脱欧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严重缺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A. 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B. 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C. 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D. 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该材料用了何种史观解读美洲被发现的意义

    A. 全球史观

    B. 现代化史观

    C. 革命史观

    D. 社会史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A. 价格革命的发生

    B. 东方商品的输入

    C. 经济危机的爆发

    D. 资产阶级的剥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为违宪而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分权制衡机制削弱新政的效果

    B. 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经济形势影响司法解释的变化

    D. 政府的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B. 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C. 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l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A. 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 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

    C. 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   D. 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蒸汽、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 北京

    B. 东京

    C. 莫斯科

    D. 伦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2年12月,美国人特格韦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国际局势的动荡

    B. 社会矛盾的尖锐

    C. 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D. 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用“美国推动了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来形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所以会引起这种连锁反应,主要是因为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 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转嫁危机

    C. 美国总统胡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完全控制了其他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一方面出现停滞,另一方面出现物价飞涨的奇怪现象,这被称为“英国病”。当时治疗“英国病”而采取的“药方”是

    A. 大力推行国有化

    B. 发展“新经济”

    C.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整顿金融

    B. 调整农业政策

    C. 发放救济金

    D. 兴办公共工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世纪20年代,法国人傅立叶主张建立按照个人兴趣来分配工作任务的“法郎吉”合作社,合作社还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19世纪30年代,其门徒还在美国进行了社会实验。这从侧面反映了

    A. 世界已连接为一体

    B. 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问题得到关注

    C. 大工厂制推广开来

    D.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指出,“英国专利制度解决了商业机密保护下市场拓展和技术可占有性之间的矛盾”,使企业投入资源对技术进行研发。下列对专利制度解读准确的是

    A. 为产业革命准备了资金

    B. 商业机密带有明显排外色彩

    C. 科学和技术紧密相结合

    D. 直接促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据统计,从1685年到1757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而从1758年到1838年间,仅到中国粤海关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达5107艘,其中大多数为西方商船。这主要是因为

    A. 欧美工业革命进展迅速

    B. 政府对外政策变化

    C. 世界市场逐渐得到拓展

    D. 民间走私贸易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6-18世纪,世界上曾出现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   B. 欧洲殖民者开拓美洲土地

    C. 工业革命使工业新城市增多   D. 殖民地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母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的比例呈现了一种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农业生产的衰退

    C. 对外贸易的发展

    D. 税收政策的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

    A. 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

    B.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 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D. 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研究发现,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20%。但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2008年到2009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也快得多。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 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C. 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

    D. 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 推动了法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推动西欧封建社会解体   D. 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B. 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C. 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此时

    A. 美国综合国力处于最强时期

    B. 英国已失去了世界贸易优势

    C. 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D.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已突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 20世纪50年代末,政策失误使中国的粮产量有所减少

    C.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日)

    材料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材料三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李植坍《整体世界历史初探》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等疾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马、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世界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调整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

    ——彭树智《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 “三大支柱”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