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1917年9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这表明列宁

    A. 在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 主张革命分两个阶段进行

    C. 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

    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 二者均有弊无利

    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9年夏天,纺织大王刘国钧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他的广益布厂的色织布畅销沪上,故要去上海收回5万元布款。下列关于他的经历,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他收购了一家因经济危机而破产的民营企业

    B. 色织布因“一·二八”事变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跻身上海

    C. 下火车之后他上了朋友开的一辆福特牌轿车

    D. 沿途看到有声电影《渔光曲》的大幅宣传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 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这表明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②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资金雄厚

    ③苏杭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地

    ④对外贸易使广东商人生意兴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由此可得出“宁波帮”发展迅速的原因可能是

    A. 引进西方工商理念

    B. 诚信经营

    C. 与外商进行勾结

    D. 依靠封建权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19年6月28日中国巴黎和会代表团拒绝参加和会签字仪式,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权愿竭诚布陈,静待世界公论之裁判。”此事件

    A. 揭开了反帝反封爱国斗争的序幕

    B. 继承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的传统

    C. 抵制了违背公正原则的国际条约

    D. 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B. 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

    A. 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

    B. 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C. 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D. 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其基本精神是

    A. 严明军队纪律

    B. 维护法律尊严

    C. 保护私有财产

    D. 调节军民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日俄战争时,沪商沈敦和以在华中立国代表的名义组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战争期间救济46万余人。清政府战后接管,更名为“大清帝国红十字会”,使其变成一个官办组织。但该组织在辛亥革命中无法适应战地救护,更不抢救革命党人。沈敦和再次组建“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对作战双方开展战地救护。沈敦和将红十字会和“万国”结合起来

    A. 是为募而壮大自己的声势

    B. 有利于凸显民间中立开展救护

    C. 以便展开与清政府的抗衡斗争

    D. 是因为渴望得到列强大力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 顺应世界潮流

    B. 走向民主共和

    C. 启蒙国民思想

    D. 拯救民族命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代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脱离了“用物”的初级阶段,分别向“竞作机巧”“竞通珍异”的方向发展。此变化

    A.深受官营手工业产品影响

    B.说明民营作坊追求品牌效应

    C.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但自从《西游记》被搬上电视荧屏后,该名著迅速成为各大书店的热销书籍。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A. 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影视

    B. 小说的影响力最终还是超过了影视

    C. 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 电视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媒介,促进了其他文化艺术的推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A. 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B. 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 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 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温饱

    ④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军队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D. 美国“9·11"事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 军事力量的削弱

    B.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 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 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5年8月,面对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领导人却无法高兴起来。他们认为,美国的真正意图是

    A. 尽快迫使日本投降

    B. 发出警告,威慑苏联

    C. 在苏联出兵日本之前占尽先机

    D. 巩固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 兴办公共工程

    B. 发展军事工业

    C. 调整农业生产

    D. 加紧殖民掠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直接因素是

    A. 土地改革的进行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人民公社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对某历史事件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祟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这一现象

    A. 使鸦片战争失去人民支持

    B. 使太平天国运动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C. 使义和团运动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

    D. 使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分崩离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2013年12月23日,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成立大会在衡水市举行。几十年来,河北衡水市两县一直争抢“董子故里”。此事缘于董仲舒的故乡在今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县两县的交界地带一说,普遍的说法是,董仲舒是现今景县董故庄村人,然而,董仲舒的石像则在与董故庄村相邻的枣强县旧县村,两县学者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两县政府还围绕着“董仲舒”大搞文化投资,两县也很注重对自己境内董仲舒遗迹的保护,两县学者极力发掘“董仲舒文化”。有学者指出,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县两县对“董子故里”的争论,体现了两县政府对文化的重视,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董子文化”的保护和发掘极具意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史学界对董仲舒的两种不同评价,你比较同意上述哪一种看法?为什么?

    (2)董仲舒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以至于河北衡水市两县争抢?

    (3)当前很多地方都在争当历史人物的故乡和历史事件的发源地,我们应怎样看待这些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批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局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撤退。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行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生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10分)

    (2)运用所学只是,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面又反复的过程”。(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