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9 题
  1.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曾嘲笑梭伦所编订的法律好象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梭伦对此的答复是:当破坏协定对双方都不利的时候,人们是会遵守相互间的协定的。这表明

    A. 雅典城邦崇尚民主和法治   B. 梭伦改革的举措具有中庸色彩

    C. 雅典民主政治的雏形形成   D. 梭伦认为法律可协调各方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艾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据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B.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C.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D.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 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 旧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 农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策· 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 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繁荣

    C. 秦国富国强兵,实现统一            D.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而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他处。这个故事说明

    A. 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B. 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 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D. 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这体现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宗法制的衰落

    C.适应小农经济发展            D.井田制的终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魏书·食货志》中记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流通,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焉”。对这则材料表述最准确的是

    A. 北魏政府一直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北方商业萎缩,北魏一度有所复苏

    C. 北方经济逐渐赶上南方   D. 北魏开始流行货币地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4·安徽卷]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 分散宰相权力   B. 加强皇权   C. 加强军事实力   D. 增加财政收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 克里米亚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十月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表明( )

    A.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

    B. 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 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 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61年前,俄国一农民有一诉讼案件,将怎样处理(   )

    A.实行公开审判    B.可以请律师  C.按等级进行审理   D.可由陪审团陪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

    A.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 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 确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 确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 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 “废藩置县”   B.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 “殖产兴业”   D. “文明开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日本人涩泽荣一(1840—1931)提出“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的理论,并认为:“缩小《论语》与算盘间的距离,是今天最紧要的任务。”在他看来(    )

    A. 要在学堂加强中文和数学教学

    B. 日本要增强实力迅速征服中国

    C. 日本要抓住机遇与欧洲竞争

    D. 伦理道德与发展经济是统一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