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C. 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D.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B.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C. 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改革过程

    D. 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A.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 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A. 南京

    B. 上海

    C. 深圳

    D. 青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创办经济特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觉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 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促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 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以下人物哪些是这次战争中出现的(    )

    ①黄继光 

    ②刘胡兰 

    ③董存瑞 

    ④邱少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社会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铁人”王进喜、“党的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有(   )

    ①艰苦奋斗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1979年。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意见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下列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2例。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和图四分别说明了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摘自统编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场景?距今年有多少周年?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3)在“严峻的内外形势”面前,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