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 秦朝   B. 隋朝   C. 元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

    手续(    )

    A. 海关   B. 市舶司   C. 州府   D. 市舶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最近,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 隋炀帝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建立隋朝   B. 隋灭陈,统一全国

    C. 开凿大运河   D. 隋末战争爆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邗沟   D. 通济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而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效率提高了,增强了稳定性。“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  )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这种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  )

    A. 贞观遗风   B. 开元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开皇之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诗歌能真实地反映时代。下列诗歌能反映安史之乱影响的是(  )

    A.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B.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雕版印刷术在唐时期已经发明。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他是(  )

    A. 《天工开物》

    B. 《史记》

    C. 《大唐西域记》

    D. 《金刚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请你猜猜谜语:“唐太宗自传”,打一唐代诗人。该诗人的诗句应当是(  )

    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  )

    A. 知州   B. 通判   C. 转运使   D. 枢密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飞天》的照片。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奥运会开幕式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错误的是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主要是以佛教故事为主

    D.爷爷:我到陕西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岳父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 契丹统治者   B. 突厥统治者   C. 女真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

                    

    A. “交子”纸币   B. “会子”纸币   C. 开元通宝   D. 光绪通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根据诗中的描述,推测其隐含的科技成就是(  )

    A. 印刷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造纸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马可波罗行记》中写到:“外国剧价异物及百货之输入此地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的“此城”应指(  )

    A. 东京   B. 临安   C. 泉州   D. 大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A. 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 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 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 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及铜牌    泉州出土的南宋船

    图1               图2                 图3

    (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

    (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列是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究,请你回答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2)材料二表明当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阅读下列四个人物图片:

    人物画像

    A.松赞干布

         B

    C.元昊

        D

    他们有哪些活动?

    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民族的首领,他做赞普时基本上统一的各个部落,迁都逻些,建筑布达拉宫,创制藏文,迎娶唐朝文成公主。

    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建立契丹国。

    他是西北党项族首领,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懂得蕃汉文字,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他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还仿汉文创制女真文字。

    (3)根据材料三写出B、D人物的名字?

    材料四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4)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材料五:“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少数民族是在元朝时期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5)根据材料五,说明我国在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6)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 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主要考试科目有哪些?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3) 阅读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为加强管辖,元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推行这一制度的皇帝是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材料一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柳宗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

    材料二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

    材料三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3)指出材料三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材料四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位“僧人”是谁?

    (5)从材料二和处理三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怎么样?

    (6)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