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单选题 3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5 题
  1. 下列历史现象发生在汉代的是

    A. 私营丝织业兴起

    B. 水排的出现

    C. 道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D. 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一政策出台背景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 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D. 扩大基层民主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人麦考莱指出,“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次革命的最大“收效”是

    A. 宫廷政变没有流血

    B. 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政府专门设置机构对市场进行行政管理。下列官职中主要负责市场行政管理的有

    ①“五均”官

    ②草市尉

    ③市署令

    ④三司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它(  )

    A. 是马克思撰写的第一部代表性著作   B. 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战斗纲领

    C. 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D. 顺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中纱绽由50余万锭增到近160万锭,年均增长率为12.1%;布机由2616台增至6675台,年均增长率为11%。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这主要说明了(  )

    A. 纺织业中心向内地转移   B. 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C.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 近代民族工业格局以轻工业为主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一个制定新宪法的运动勃然兴起,但直到1786年,南方种植园和小州的政客们都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怀有戒心,对这个运动持观望态度……1787年是《联邦宪法》一定程度上打消这些“戒心”。《联邦宪法》的以下内容,有助于打消这些人“戒心”的是

    ①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②保留奴隶制,将黑人以3/5计入人口总数

    ③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④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

    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  

    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列对其影响表述有误的是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C.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D. 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杜鲁门这一讲话实质上反映了

    A. 美国对自由国家人民的同情

    B. 美苏冷战序幕的拉开

    C. 国际社会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D. 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这表明

    A. 东西欧国家间经济联系加强

    B. 西欧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

    C. 世界总体形势趋向紧张

    D. 德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

    A. 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

    B. 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 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发昌机器厂是以打铁为业的方举赞、孙英德在1866年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不过二三百元,工人四五个。它设在上海虹口外商船厂老船坞的对面,专为老船坞打制船用修配零件。记载显示,“发昌”在1869年已开始使用车床。这说明

    A.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B. 近代民族工业引进西方机器开展生产

    C. 民族工业诞生之初深受封建势力的压迫

    D. 地主商人投资创办是民族工业诞生的路径之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中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这说明

    A. 马歇尔计划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B. 一个统的欧洲符合美国利益

    C. 美国通过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

    D. 欧洲市场的形成威胁美国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乾隆时编纂的《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当时

    A. 官营手工业日趋衰落

    B. 农业生产收益逐渐下降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民间丝织业发展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此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

    A. 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B. 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

    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说明当时

    A. 草市的发展

    B. 夜市的繁荣

    C. 官市的管理

    D. 街市的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的《邦联条例》“对地方权益百般维护,各州不愿建立一个强大到能向债权人和军人偿还债务的中央政府”。为改变这一窘况,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

    A. 联邦制

    B. 议会制

    C. 共和制

    D. 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佐证

    时间

    机制棉布

    进口机制布

    国产机制布

    手工棉布

    1840

    0.46

    0.46

    ——

    99.54

    1860

    3.18

    3.18

    ——

    96.82

    1894

    14.15

    13.36

    0.79

    85.5

    1913

    34.83

    32.57

    2.26

    65.17

    A. 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 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C. 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D. 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为我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统计。对表格所示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320.56

    407.31

    420.41

    棉花

    1.30

    1.64

    2.09

    2.16

    2.07

    3.25

    4.19

    油料作物

    4.19

    4.19

    3.62

    5.21

    7.69

    11.91

    15.25

    甘蔗

    7.11

    10.39

    13.39

    21.11

    22.80

    39.51

    46.85

    A. 粮食产量逐年稳步递增

    B. 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C. 农业一直快速有序发展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93年5月10日,北京开放粮油价格第一天,朝阳区西石门粮店的店员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当年取消粮票这一举措,大多数人回忆并无太大的感觉。粮票的命运悄然发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我国

    A. 市场经济已慢慢渗透到百姓的生活

    B. 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成功

    C.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得到百姓的肯定

    D. 中共十五大的精神指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如受审者为合众国总统,则应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主席;在未得出席的参议员的三分之二的同意时,任何人不得被判有罪。这些规定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天赋人权

    B. 民主共和

    C. 君主立宪

    D. 权力制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从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的多次议会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其中《权利法案》通过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

    C. 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D. 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欧洲打破“隔阂”逐渐走向一体化,起步于        的建立。

    A. 欧洲共同体

    B. 欧洲经济共同体

    C. 欧洲煤钢共同体

    D.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观察下图,对图中演变过程解读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方式的演进

    B. 曲辕犁的出现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

    C. 《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这一演变过程

    D. 一牛挽犁的方式推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2018年8月14日,浙江龙游的姜席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一同入选的还有被称为“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的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井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

    A. 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 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

    D. 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中国素有“瓷国”之誉,代表宋朝瓷器最高水平的当属五大名窑,景德镇也是在此后逐步发展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它位于下图中的____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当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抵制使英国商品滞销

    B. 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优于英国

    C. 机器生产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

    D. 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9世纪,华商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19世纪末开始,华商附股外人和官督商办的企业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 洋务运动的推动

    B.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

    D. 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观察漫画《敬祝进步》,它主要反映了

    A. 经济建设中的浮夸风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人们高涨的建设热情

    D. 三大改造基本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1958年,“在乐观主义的鼓动下,浮夸的计划者们在随后数月里不断提高生产指标,希望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长率。”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社会主义改造

    D. “八字方针”的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的有利因素包括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③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    ④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可以划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

    A. 特别行政区

    B. 民族自治区

    C. 经济特区

    D. 沿海经济开放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美国通过了旨在使《独立宣言》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权。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该制度下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革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欧洲,随着共同敌人消失,英国与苏联的战时联盟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原有矛盾变得再度尖锐起来:英苏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在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的冲突以及东欧的形式的变化,都使英国越来越倾向于将苏联看成是国家安全和欧洲和平的主要威胁。但是,面对崛起的苏联强权,英国深知自身已无力应对,它也不能依靠羸弱的欧洲解决这一问题,只能联合美国以遏制苏联。

    ——梁军等《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

    材料二:在二战后期,如同为欧洲规划战后秩序一样,美英苏也同时为东亚的战后秩序做出了安排,冷战向东亚蔓延时也在这里形成了两个对抗性的军事同盟体系。但是,大国的外交协调和军事同盟体系等两个在欧洲能阻止大规模战争的重大因素,却没有在东亚产生同样的效果,东亚不断地爆发大规模热战。

    ——摘编自牛军《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苏由战时联盟走向战后对抗的原因,并例举二战后初期英国“联合美国遏制苏联”的两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两个军事同盟体系”的名称并简释“冷战”这一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