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一位英国老太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所做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

    A. 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 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 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者的重视   B. 中央集权的作用

    C. 工匠积极性高   D. 市场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全体同志书》中写道:“对资产阶级认识的错误,以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上,资产阶级还有革命的作用,还需要一个革命的高潮……这种倾向,在客观上,完全是帮助资产阶级,完全不了解‘争取群众’的意义。”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已经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C. 仍然坚持城市斗争为中心

    D. 认为资产阶级已经成为反革命的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通过哪些方式吞噬民族企业(   )

    ①直接投资 ②加入官股 ③收买、敲诈 ④没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这部获得“荣誉奖”的影片是

    A. 《定军山》

    B. 《风云儿女》

    C. 《渔光曲》

    D. 《歌女红牡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

    B. 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

    C. “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D. 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斯大林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议会于1806年通过法令宣布绝对禁止非洲的奴隶贸易,美国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贩奴的法令,法国早在1792年大革命时期就颁布废除奴隶贸易的法令。奴隶贸易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A. 阻碍了欧美社会的进步

    B. 违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

    C. 不利于殖民统治的稳定

    D. 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

    A. “近日洋布大行”

    B. “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C.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D. “近闻已无纱可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开始和最终形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不断紧密,下面选项中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垄断组织出现

    D. 瓦特改良蒸汽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

    A. 反对自行调节

    B. 主张干预经济

    C. 抨击经济改革

    D. 相信自由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B. “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C. “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

    D.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这些经验不包括

    A.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 民主选举人民代表

    C. 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 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经济的迅速复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一五”计划后,在市级政府中设有机械工业局、轻工业局、纺织局等经济部门,同时在市党委机构中也相应地设有工业部,实行对口领导。这反映了

    A. 生产资料实现了优化配置

    B. 政府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

    C. 经济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

    D. 经济工作的错误被逐步纠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 葡、西、荷 B. 英、西、荷 C. 英、法、荷 D. 英、法、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观察漫画《畸形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 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② 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③ 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

    ④ 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

    B. “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

    C. “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

    D. “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出版           D.《四月提纲》的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日本内阁方房长官称对中方二战结束69年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感到疑惑,曾有日本学者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 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 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C. 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 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个“新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近代,西方侵略者开始把大量商品倾销到天津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A. 始终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B. 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C. 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D. 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英国外交家密迪乐(1815-1868年)在《中国人及其叛乱》一书中说:“我原本对叛军心怀同情,希望它能取而代之(清政府),没想到天王如此倨傲如此愚蠢,把我的同情心撕成碎片。”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 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和支持

    B.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 拜上帝教理论引起列强愤怒

    D. 没有网罗知识分子,排斥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原则是(   )

    A.依法治国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自由平等    D.保护私有财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 “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C. “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D.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抖中的“它”指的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扶清灭洋”口号   D. 民生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

    ——摘自E·B·波特(美)《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材料二  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的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

    ——摘自乔纳森·斯潘塞(美)《改变中国》

    (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

    (2)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后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

    (3)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