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 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 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 维新派缺乏经验

    D. 顽固派反对变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则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它的谜底应是:

    A. 中华民国成立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的汗水书写着水不褪色的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幅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叶挺 C.李宗仁 D.孙中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5年8月,民主人土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也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的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罪恶行径。“他们的行径”具体指的(    )

    A.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迫使中国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迫使中国签订《瑗珲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下列的(    )

    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社会财富

    ③永安封王,重建等级制度④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某一条约签订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这一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该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该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里的“它”指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它为各省树立了独立的旗帜推动各地纷纷起来进行推翻满清统的斗争;它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为共和政府树立了雏形,是中华民国最初的开端。”材料描述的是下列的哪一事件(    )

    A.广州黄花岗起义 B.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敬告青年》一文的发表,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最为重要的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如图所示的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A.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境剧《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

    A.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救亡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大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米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号)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立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这场“持续了大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对当时的中国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哪些重大的探索活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4)综上所述,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在以后的三十几年时间内,洋务派先后又创办了几十所新式学堂,如上海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京师大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路师学堂等。

    材料二:科举不停,学校不广,士心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其进化日新也难矣。故欲补教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材料三: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速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辩,并燃放爆竹共同庆祝一番。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该学堂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哪一年废除了科举制?

    (3)除了材料三中所反映社会陋习被革除以外,当时还有哪些陋习被革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请为以上历史事件拟一个主题。

    (2)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任意两个事件,并加以说明。

    (3)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不平等条约”为题制作表格,内容包括条约名称、签订时间、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的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图二和图三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表现。

    (3)请分别写出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给日军有力打击,使“日军深深陷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的例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