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字词书写 2 题,课内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著阅读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4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字词书写 共 2 题
  1.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那轻,那娉(____)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____)冕你戴着。

    ②其西南诸峰,林hè(____)尤美,望之wèi(____)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分别填上两个字,并解释该字的意思。

    ①心无旁(____):____  ②趋之若(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请从山水阴阳的角度看,从以下地名中任选两个作出合理解释。

    A.汉阳  B.衡阳  C.洛阳  D.江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用典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诗句表达得更形象更含蓄,别有意趣。比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的比翼鸟多用于比喻恩爱夫妻。请写出下面诗句中划线处的两个典故的比喻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请观察下面这枚纪念币图案,回答问题。

    这枚纪念币图案的故事情节是____,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界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芥(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

    ②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

    ③大雪深三尺许(__________)

    ④坐久清冽(__________)

    2.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

    余 勉 强 举 大 觥 敌 寒 酒 气 冉 冉 积 雪 欱 之 不 得 醉

    3.请在(甲文)(乙文)中各找一个与“上下一白”中的“一”意思相同的文言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5.请找出并抄写(乙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并指出该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6.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细细品味,很有意趣。

    ①这两篇文章中作者都是在晚上去看雪,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明朝灭亡后所写,为什么还采用明朝年号纪年,这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7.积累链接:请写出《湖心亭看雪》中空白处的咏雪名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萧管笛,无一不通。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放风筝的钱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由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待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给我去伴奏。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儿子那时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诉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不料他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⑥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

    ⑦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⑧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文章②③④从哪三个方面表现了“我父亲”的性格特征?

    2.第⑦段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分别是什么意思?

    3.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从文中找一两个句子,从句式的角度谈谈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

    5.积累连接:汪曾祺的父亲,让我们想到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醺然众人间的可爱可亲形象:“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品紫砂壶

    余显斌

    ①一个茶人,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坐在古柳大树下的青石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简直是山水田园般的生活。这一刻,什么名利,什么得失,都已了无踪迹,心中唯有茶花如雪,清香细细;唯有蝉鸣声声,山泉溅溅;        

    ②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不是山中饮茶,是都市茶寮饮茶。山中饮茶,当用紫砂壶,与田园生活,与篱笆豆角的山村风光很是吻合。

    ③陶渊明诗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茶饮还不普及,紫砂壶更未出现,否则“归去来兮”的他,捏着一把紫砂壶,在东篱下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着菊花,真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情态。

    ④紫砂壶的出现,要晚于许多茶具,譬如邢瓷、青瓷、兔毫盏等。可是紫砂一出,后来居上,竟然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文人,竟然将一把紫砂壶,当作一方宣纸世界,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于是,造壶已经不只是匠人之事,也成为一些文人写诗填词之余的爱好。

    ⑤紫砂壶能葆茶香,能提茶味。明末文震亨谈论紫砂壶的妙处时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让茶香清新如初,毫无异味,毫无变更。紫砂因茶而兴,茶也得紫砂而香远益清。

    ⑥文人收藏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在闲暇之余,在竹影琳琅、绿影映墙之时,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修身养性、涵养品德。紫砂壶也因之成为文人梦寐以求的茶具,甚至千金难求,罕如美玉。紫砂壶名家供春所制紫砂壶,清朝时期成为极品。雍正年间的状元周澍曾得到一款供春的紫砂壶,绘画著文之余,泡茶独品,清雅非常。此壶价钱,用他的文字描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

    ⑦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   。文人赞美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

    ⑧这说的是紫砂壶,也是中国文化的君子风度。

    ⑨一品的紫砂壶,一品的君子人格。

    (选自2019年5月1日《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1.上文用细腻的笔触分别介绍了紫砂壶的出现时间、特点、____、____、文化内涵等内容。(请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2.细读第①段,在横线上续写一句。

    3.第④段中“紫砂壶的出现,要晚于许多茶具,譬如邢瓷、青瓷、兔毫盏等。”中的许多能否删掉,为什么?

    4.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

    5.联系上下文,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两字词语。

    6.积累链接:文人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修身养性,涵养品德。这种做法我们可以借用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名句“______,______”来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①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②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④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⑤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曾经,“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出来了人,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

    ⑥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⑦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

    ⑧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竟无贡献可言。

    ⑨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什么作用?

    3.第⑥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什么?

    4.结合本文的论点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5.积累链接:我们读书人都应该像范仲淹一样有“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①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②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

    ③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

    ④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⑤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箪城!”

    ⑥远处鼓声又蓬蓬地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⑦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你这个人!我怎么记不得?”

    ⑧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⑨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

    ⑩“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⑪“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⑫“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⑬“人老了才应当守船。”

    ⑭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⑮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⑯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⑰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曰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有删改)

    注:《边城》内容简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1.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老船夫与卖皮纸的过渡人的争持?

    2.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狡猾”的含义。

    3.第⑫、⑬段,言为心声,翠翠和祖父的对话语言简短而意味深长,请分别写出他们句子里的微妙心理。

    4.试理解第⑭段写祖父看到迎婚喜轿后,感情仿佛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祖父可能想到了什么?

    5.第⑰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积累链接:请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汪曾祺的父亲教育子女的方式非常特别。掩卷之余,我们往往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亲人的影子,产生情感共鸣。回望过去,我们身边的父母师长、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乡……他们也曾以各种特有的方式陪伴过我们的成长,给予过我们力量。

    请以《多年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填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严禁抄袭和套用汪曾祺的故事。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