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冼星海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他的代表作是

    A. 《义勇军进行曲》 B. 《毕业歌》

    C. 《黄河大合唱》 D. 《田横五百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D.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高帆搜集到几张历史图片。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民主革命时期,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洋务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幵 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  ②八七会议  ③三湾改编  ④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们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正确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五四运动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华北危机 D.—二九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产生的历史作用是

    ①推动了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②有利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③促进了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④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19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8时整。在一个纪念馆集会广场,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缓缓升到杆顶,随即又缓缓下降……这是为了纪念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战士血染卢沟桥 D.淞沪会战惨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不包括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周恩来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什么事件的控诉和回击

    A.七七事变 B.皖南事变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西安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      、颐和园、雍和宫等。与此相关的战役中,为该地的和平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A.傅作义 B.王若飞 C.胡宗南 D.蒋介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广州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交通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工具中并非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是

    A.轿子 B.轮船 C.火车 D.汽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这一剪辫令的目的是

    A.讲究卫生 B.追求平等 C.提高国民素质 D.革除旧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关于近代后期的文学作品,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茅盾——《雷雨》 B.鲁迅——《狂人日记》

    C.巴金——《子夜》 D.郭沫若——《骆驼祥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如图中学史,回答问题。

    材料 

    请冋答:

    (1)北伐战争主要对象是谁?

    (2)北伐战争中进行过哪些激烈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北伐战争的结果如何?分析北伐战争取得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某次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次起义后说的这番话?该起义有何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远征”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出发地是什么地方?远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某次会议中召开的什么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对日军进行伏击,经过一天的激战,将进入伏击圈的1000多日军全部歼灭,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材料二  在一次大战役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的武器。

    ——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所说的是什么战役?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的图中人物是谁?这是他在指挥哪次著名战役?为什么发动该战役?

    (3)材料二所述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8月28日,多雾的重庆迎来大晴天。中午,享有“神笔”、“慧眼”美誉的31岁《大公报》女记者彭子冈和一帮同行以及郭沫若、于立群夫妇挤在一辆小小的吉普车里,赶往九龙坡机场。有130多位中外记者聚集于此,因为毛泽东来了!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中共中央1947年10月10日文件

    材料三  解放战争中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人民支援淮海战役情况统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取得什么样的结果?

    (2)针对材料二中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解放战争中大决战的另外两次战役名称?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