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

    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国家的边疆构架也随之而进行了调整。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传统并未根本性地改变,“族际主义”的取向仍然在延续甚至得到强化。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边疆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影响着其他边疆问题的解决。于是,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成为了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以来,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改变,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而且还在继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的忽视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战略的定位。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已经从传统的边缘地带凸显成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其支撑国家的对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作用日渐突出。

    因此,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把陆地边疆界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的思维和定位,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改变传统的以解决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做法,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重于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在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在陆地边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族际关系问题也必须纳入到区域治理的框架中谋划,在促进边疆巩固和发展的进程中来谋求族际关系问题的解决。

    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陆地边疆的治理需要聚焦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稳定问题,尤其是这些问题突出的区域和时间,应该把处理这些问题作为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陆地边疆治理还必须注重发展问题、文化问题等,尤其是是要注重解决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反贫困问题、建设问题、交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问题等。与此相适应,寻求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式,应该成为陆地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选自2017年《新华文摘》第1期,作者周平,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逐渐形成的中国边疆概念,是泛指地域并不确定的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之地。

    B. “华夷之辨”的观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依然很深,该观念还与其他边疆问题相纠缠。

    C. 随着国家发展形势等的改变,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陆地边疆治理开始与其不适应。

    D. “区域主义”取向不是主要解决族际关系问题,而是着重解决边缘性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条理清晰地论证了陆地边疆治理必须从“族际主义”取向过渡到“区域主义”取向的中心论点。

    B. “有的学者”的言论表达了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非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生活的区域的观点。

    C. 文章第二段通过分析“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族际关系中的矛盾突出,论证了“族际主义”得到强化的原因。

    D. 文章第三段从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和“一带一路”政策两方面论证“族际主义”取向与国家发展不适应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世纪的边疆治理应抛弃“族际主义”取向,要去寻求妥善解决民族、发展、文化等问题的路径和方式。

    B. 国家的边疆构架随着时代而调整,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是解决族际关系问题的需要。

    C. 族际关系问题将长期存在,欲巩固和发展边疆,须将之纳入到区域治理的框架中来谋划并谋求问题的解决。

    D. 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突出的区域和时间发生的民族、宗教和稳定问题,也要注重发展和文化等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旅行

    (日)三木清

    人们总因各式各样的理由踏上旅途。有人因为买卖、有人因为视察、有人因为疗养、有人因为探视不幸的亲人、有人因为祝贺朋友结婚……就像人生是各式各样的,旅行也是各式各样的。脱离了日常生活的环境,从平时所习惯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旅行的喜悦就是这种被解放的喜悦。也有人是以逃避人生为目的而进行旅行的。这种解放乃至逃避的感觉往往伴随着其他感觉,也就是说,或多或少地抱有一种漂泊感。解放是漂泊,逃避也是漂泊。漂泊感中有着旅行的感伤。

    旅行之心是遥远的。这种遥远感与可以用多少公里来计算的距离没有关系。每天,即使从很远的地方乘火车去事务所上班的人,也不会有这种遥远感,但是,如果他外出旅行一天,而且比上班的地方还近些,他却会体味到这种遥远感。旅行往往在遥远的同时,又是很近的,这意味着旅行是过程。出发点不是旅行,目的地也不是旅行。只以到达目的地为目标而不体味旅途的人,不可能真正地懂得旅行的情趣,为什么旅行是遥远的呢?因为旅行是面向未知的旅途。假如,旅行中的一切事先已一一清楚,那么,从本质上说来,这旅行就不成其为旅行了。旅行是从习惯的生活方式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能够或多或少带着新奇的目光观察事物,这样,也就能够或多或少地在各种事物中发现新颖之处。平时见惯的事物,往往在旅行时会感到耳目一新。旅行的益处不单单在于初次见到从未见过的事物,还在于思考平时自明的、已知的事理,从中感到惊异,进而产生新的见解。说旅行是经验、是教育,也是由此而来的。

    常言说:“人生是旅行。”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何处到何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也是人生最本质之谜。在人生中我们到底要向何处去呢?我们并不知道。人生,是向着未知旅途的漂泊。反过来问,就是来自何方。漂泊的旅行常常伴随着很难捕捉的乡愁。人生遥远,然而人生匆匆,人生的道路遥遥无期而又近在咫尺,因为死亡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脚下。但是,只有在这样的人生中,人们才会不断地梦想。我们顺从我们的想象而度过人生,任何人都或多或少是理想主义的。在旅行时脱离了日常的事物而沉浸于纯粹的静观之中,旅行使我们体味人生。即使在大自然中旅行,我们也总是反观自身。旅行正是人生的缩影。也许,旅行的确能够使人获得解放吧。但是,如果认为旅行能够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那就错了。

    旅行使我们的好奇心活跃起来。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情绪波动,反复无常,容易心血来潮,冲动一时。不过,反复无常并非真正的自由,好奇的心理绝不同于真正的研究欲望和求知欲望。它不愿停留在一个地方认真观察,而是不断地转移。不停止在任何一个地方,不深入到任何一件事物之中,又怎么可能真正地了解一件事物呢?此外,旅行使人伤感。但如果在旅行时只一味地陷入伤感情绪中,就不会有任何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真正的自由是就事理来说的自由。能够真正体味旅行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旅行使贤者更贤,愚者更愚。人生实际上就是旅行,各自不同的、形形色色的旅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两段中作者分析阐发了“漂泊感”“遥远感”这些人人都有却不易察觉的心理感受,引导读者从特殊的视角去透视人生。

    B. 作者在文中不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逃避人生的旅行,更热情赞扬了能够坦然面对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的“真正自由的人”。

    C. “旅行使贤者更贤,愚者更愚。”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强调旅行者只有真正懂得体味旅行,才能获得人生的自由。

    D. 本文以习见的旅游为话题,将深邃的人生感悟熔铸在文中,语言凝练而耐人寻味,富有思维的张力,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文中先后出现“人生是旅行”“旅行正是人生的缩影”“人生实际上就是旅行”等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

    什么是大数据,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从宏观世界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因为物理世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有了在信息空间中的大数据反映,而人类社会则借助人机界面、脑机界面、移动互联等手段在信息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大数据映像。从信息产业角度来讲,大数据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劲推动力。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难辨识和价值大密度低的特征。但大数据的主要难点并不在于数据量大,因为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量大带来的挑战。其实,大数据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数据类型多样、要求及时响应和数据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程学旗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

    材料二: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数据,是指人们依托互联网而将自己的行为信息与人际间的互动信息以互联网能识别、分析与保存的方式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互联网中大数据的价值再造过程如下图。

    (摘编自章政等《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体制》)

    材料三:

    大数据这股浪潮正在兴起,人民大众的经济、交通、医疗、旅游、服务等方面的生活形态,都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展开。

    目前,大数据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最广泛。京东通过建立PB 级大数据平台,将每个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与用户的沟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了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内容的目的。

    大数据在公共交通、打车出行等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已初步展开。很多人都有在寒冬户外苦苦等公交车的经历,如今出门前只需提前查询地图,就可以知道车辆多久能够到站。交管部门可以将实时路况与百度地图大数据对接,依托百度地图的交通大数据,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城市实时交通信息。利用大数据,还可以通过分析预测出行交通规律,指导公交线路的设计,调整车辆派遣密度,进行车流指挥控制,以做到及时梳理拥堵,合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健康医疗领域也在逐步应用大数据。我国部分省市正在实施病历档案数字化,以配合临床医疗数据与病人体征数据的相关分析,用于远程诊疗、医疗研发,甚至还可结合保险数据分析,用于商业及公共政策制定等。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企业和个人方方面面的今天,大数据将逐渐成为很多行业、企业实现其价值的最佳途径,大数据的应用也将会全面展开。

    (取材于王轶辰、孙博洋相关文章,有删改)

    材料四:

    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在大数据热中,也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冷思考,并积极应对。

    一是隐私泄露问题。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这个世界越来越透明,人们就好像处在“鱼缸生活”中,个人的身份信息、行为信息、位置信息甚至信仰、观念等隐私信息,都可能被记录、保存、呈现,每个人的信息,无一不被外界掌握。二是信息安全问题。个人所产生的数据包括主动产生的数据和被动留下的数据,其删除权、存储权、使用权、知情权等本属于个人可以自主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得到保障。三是数据鸿沟问题。一部分人能够较好占有并利用大数据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难以占有和利用大数据资源,造成数据鸿沟。

    学术界普遍认为,针对大数据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应确立相应的伦理原则。大数据技术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责统一原则和尊重自主原则,数据的存储、删除、使用、知情等权利应充分赋予数据产生者,还应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消除可能引起的风险。2016年,《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出台,这是国内首个大数据地方性条例。大数据地方立法对国家层面立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法律规范,大数据产业才会得到更为健康的发展,而健康发展、不断创新的大数据产业,也会带动我国的数字化高速发展。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控制。解决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但从根本上看要靠技术事前保护,所以应鼓励以技术进步消除大数据技术的负面效应,从技术层面提高数据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水平。

    (取材于杨维东等相关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的纽带,大数据不但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能够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B. 由材料二看,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中,个人、企业用户因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数据,经过云计算整合后形成大数据,反馈给各行业生产者,实现价值再造。

    C. 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了解并推断出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情况。如社区可根据住户情况大数据,推荐社区维修服务项目,安排维修时间。

    D. 人类社会借助技术手段在信息空间产生的大数据映像,有一部分经过互联网的识别、分析与保存,有可能被收集、整合,应用于生产生活。

    2.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给生活带来便利,但很多情况下人们对自己产生的数据难以自主。因为我们的生活是“鱼缸生活”,是被束缚的、不自由的生活。

    B. 针对大数据发展热潮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各阶层普遍认为应该确立倡导相关的伦理原则,这样才能消除数据可能会引起的风险。

    C. 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大数据带来的一些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大数据监管的地方条例,这会有助于推动国家层面的立法。

    D. 我国的数字化高速发展,这必将会带动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这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

    3.有人说大数据会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巨大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大数据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怎样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曰:“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赠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曰简懿侯。魏前二年,重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女二十岁时行冠礼,用以表示成人,但身体还不是很健壮,故称“弱冠”。

    B. “释褐”是指平民脱去粗布衣服,开始担任官职;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 朕,指第一人称“我”,如“回朕车以复路兮”;秦始皇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 羽林,是皇帝禁卫军的名称,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古代也指仪仗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聪为人孝友,家教特别严格。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筑舍守孝,无比哀戚;他与兄弟相处和睦,又不忘兄长责任,不管诸弟成家做官与否,管教都很严厉。

    B. 薛聪官运亨通,备受君王信任。他一入仕即任著作佐郎,起点很高,受到时人称赞;他管辖统领亲信禁卫之兵,长期担任要职,也是散朝后君王谈话的知己。

    C. 薛聪经常劝谏,看淡功名地位。他任直阁将军时,积极参与朝政谋划,对君王施政多有劝谏,全都被君王采纳;君王想给他以更高的名位,他推让态度坚决。

    D. 薛聪言行随性,深为君王宠遇。面对君王取笑他是蜀地人,他说自己给君王做奴隶,连蜀人都算不上,以此来挖苦君王,并扔戟而去,还能得到君王的谅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2)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画5处)

    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 “刎颈交”,即生死朋友。这里指诗人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毫无算计之心的朋友。

    C.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雪景图。“卷玉花”写出大雪动态之美,“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

    D. “云深一蓑小”是“船自流”的结果,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远的痕影,体现了“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

    2.请分析这两首作品塑造的“渔翁”形象有何共同点?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邹忌身材魁梧、光彩美丽的外貌。

    (3)《出师表》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B. 坚持与放弃就在一念之差,坚持不住的时候可能会怀念当初的安逸,但当你坚持到终点时,才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C. 潘粤明自出道后演绎过多个经典角色,近日又凭借《白夜追凶》中不瘟不火的精湛演技,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D. 仿佛我们昨天才刚刚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即将过去,吉光片羽,终会化为陈迹,令人唏嘘感慨,叹息不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品质好,含水量低,新粮上市价格一路走高,不仅大豆小麦售价增长显著,标准水玉米每斤平均销售价格也达到0.80元以上。

    B. 为应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将开展“增支减税”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

    C.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在广博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命运沉浮,表现了当代农民物质生活的期待及精神生活的需求。

    D. 动物迁徙引发的疾病传播范围有限,影响也相对较小。医学专家认为,人类自身的活动才真正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收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              ?对此,他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由此形成风俗、风情、风致等。换言之,《诗经》之“风”,就是指各地区的“风俗习惯”。

    A. 孔子在编集《诗经》时,如何将一部分诗选入“风”的呢?

    B. 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C. 在编集《诗经》时,孔子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编入“风”呢?

    D. 《诗经》中的部分诗,是如何被孔子选中并称为“风”的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辩论内容,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正方:没有上进心的人是指那些心中没有盼头的人。这种人如同槁木死灰、行尸走肉,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只要内心有一点盼头,我们就不要欺骗自己说我愿意停留在现状,更不要说我本来就没有上进心。如果把没有上进心合理化,并且当做自己的托辞,来掩盖自己有喜欢的事情和内心的胆怯,那么作为外人,为了让你勇敢地面对自己,我能不说你错了吗?

    反方:正如对方辩友所说,上进心的开始是很容易的,只要你有喜欢的事,并且想要更好。这种观点不是不可以说,但要弄清楚由谁来说。当你拼命上进时,可曾有人告诉你尽头在哪里。没有尽头,你就必须告诉自己不停上进。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人都有被能力的极限卡住的时候,                 。那时,小兵就不能安慰自己,对自己说一句“没有上进心,我没有错”吗?

    ①双方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画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文段语意完整,逻辑严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说明下面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①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是国家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的发展,下面是他曾经送给青年的几句格言:

    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周官》)

    ②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道德经》)

    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⑤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袁枚《续诗品·尚识》)

    读了上面六句,你认为其中哪几句对青年的发展更为重要?请以你选择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