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 题
  1. 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 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B. 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

    C. 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D. 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B.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 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D. 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分析英国贸易政策时指出,“正是以前支持保护主义的资产阶级现在给予了英国的自由贸易以坚定的支持。”“如果对重商主义经济学家的政治理想和兴趣所在不抱任何偏见,那么自由主义经济学本来是可以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工作的。”作者旨在强调贸易政策

    A. 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

    B. 前后具有继承性

    C. 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D. 本身具有阶段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

    A. 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

    B. 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 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

    D. “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日报》1897年9月21日载“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日本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包括

    A. 宁波在1895年开辟为通商口岸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C.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日俄战争期间,买办出身的清朝工部侍郎盛宣怀邀请英、美、法、德代表,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1910年,清政府降旨派盛宣怀任该会会长。盛上任后,将“中国红十字会”易名为“大清红十字会”。这表明当时

    A. 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被列强掌控

    B. 买办成为左右清廷的新政治力量

    C. 满清贵族已经无力控制政局

    D. 大清红十字会官办色彩浓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

    A.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

    B. 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

    C. 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

    D. 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

    A.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 西欧社会的转型

    C. 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

    D. 世界市场的雏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

    A. 农业具有战略价值

    B. 商战决定争霸成效

    C. 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

    D. 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穑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

    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 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C.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代学者张翰说“四方之货不产于燕(指北京)而毕聚于燕”,传教士利玛窦也说“北京什么也不生产,但什么也不缺少”。据此可推知

    A. 北京的虚假繁荣下埋藏着巨大危机

    B. 北京城市经济为统治阶层服务

    C. 明代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明显

    D. 明代民间工商业经济繁荣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窑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 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D.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A. 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B. 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

    C. 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

    D. 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为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著作《便民图纂》的插图,插图中竹枝词为:“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須分管两相当。”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A.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 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

    C. 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D. 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A.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  )

    A. 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   B.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

    C. 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   D. 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商品出口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美洲则增长到近58%。材料说明

    A. 英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殖民霸主

    B.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

    C. 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

    D. 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

    A. 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B. 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

    C.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D. 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 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 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D. 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  )

    A. 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   B. 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C. 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D. 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64年曾国藩在江宁府学创建金陵官书局,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诗文次之,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刊印了《几何原本》、《重学》、《圆曲线说》、《则古昔斋算学》等书籍。曾国藩此举旨在

    A. 兴办民用工业以自强求富

    B. 重整儒学以镇压太平天国

    C. 中西兼备以推动思想启蒙

    D. 以中学为本辅以强国之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阅读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进口额

    出口额

    1912

    473

    372

    1913

    570

    403

    1914

    569

    356

    1915

    454

    419

    1916

    516

    482

    1917

    550

    463

    1918

    555

    486

    1919

    647

    631

    1920

    762

    543

    1921

    906

    601

    表2 中国1912—1921年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

    A. 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 实业救国和社会主义成为两大社会思潮

    C. 经济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D. 该历程折射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水下考古呈现出新变化新气象。“南海Ⅰ号”是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的一艘沉睡海底的古船,于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船上文物,很多是如今在拍卖市场上价值连城的官窑瓷器,考古发掘成果向世人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材料三 “南海Ⅰ号”最新发掘资料显示,历经10年的发掘,发现“南海Ⅰ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沉船,出土、出水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总共文物数量21000余件套、标本2600件,其中瓷器19000余件套……

    “南海Ⅰ号”所载的一部分陶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1月29日第11版

    (3)材料三“出土出水”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多数人认为18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特点。

    ——摘编自彼得·肯迪《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所示的特点进行探讨。(说明:从图中提取一个经济发展的特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中国经济“渐趋衰退”的内外因。

    (4)综上,你认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