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名著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   ▲   ,并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自然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

    ②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变化多端,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   ▲  

    ③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   ▲   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A. 耳闻目睹      别开生面    耸人听闻

    B. 耳濡目染      别具一格    耸人听闻

    C. 耳濡目染      别开生面     骇人听闻

    D. 耳闻目睹      别具一格    骇人听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静稳天气多、相对湿度大、吸湿作用明显等不利因素又扩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B.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尹相杰吸毒案发表评论,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

    C.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 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 “中国速度”“中国制造” 的新名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                                     ,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

    ①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

    ②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

    ③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

    ④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

    ⑤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

    ⑥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A. ⑥⑤④①③② B. ⑥④⑤②①③ C. ③①④⑥⑤② D. ③④⑤①②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你们每次来寒舍看望,都敬赠我这么多贵重的礼品,这倒让我感到十分不安。

    C. 前几年搞房地产开发,我赚了一些钱,没想到亲戚朋友都来借光,让我难以应付。

    D. 恭敬不如从命,先生远道而来,执意要收藏拙笔,我就只好献丑了,请多多雅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的上片以 “看” 为领字,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极致纯粹、层次分明、广阔高远、生机勃发的秋景图。

    B. 《相信未来》中,作者用 “涌向天边的排浪” 和 “托住太阳的大海” 分别与 “手掌” 和 “手指” 形成对喻,仿若天门中开陡然呈现阔大意境。

    C. 《想北平》中,作者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D. 《江南的冬景》第7段中,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迷惑

    C.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D.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交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喻于义      喻:明白,通晓

    B. 何时可掇      掇:拾趣,采取

    C. 少无适俗韵      韵:本性,气质

    D. 枉用相存      存:生存,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句读之不知

    C. 而今安在哉

    D. 何为其然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灵石在大荒山青埂峰,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把石头带入红尘的。

    B. 秦可卿的丧礼办得盛大之极,不仅各王公贵族亲来送殡,北静王等人还搭了祭棚来路祭,他还召见了宝玉,并送了他一串念珠。

    C. 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第一个托着药丸来到怡红院 “探伤”,并对宝玉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然后是薛宝钗无声哭泣,见宝玉醒来,劝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吧!”

    D. 探春提议建一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 “海棠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陵一霸薛蟠,为争买被拐的甄英莲,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贾雨村从门子处拿到一张“护官符”,得悉其中利害,便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B. 贾母吃酒,要行酒令。王熙凤提议要鸳鸯宣酒令。轮到黛玉时,她只顾怕罚,随口说出了《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和《西厢记》中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曲词,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

    C. 香菱苦心学诗,探春要请她入社。香菱以为是打趣她,说自己是学着玩。姐妹们笑说谁不是玩?要说成作诗,出了大观园会被人笑话。宝玉却说外头的人见到了他们的诗社的诗,都真心叹服。探春、黛玉等听了都很高兴。

    D. 探春虽决定兴利除弊,但仍让平儿去与王熙凤商议才肯行事。平儿去了,回来答说:“我说是白走一趟,这样好事,奶奶岂有不依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彦倓字安卿,彭城侯叔褧曾孙也。父公广,饶州太守。彦倓初调溧阳尉,邑民潘氏兄弟横邑中,号“三虎”,畜僮仆数百,邑官莫敢谁何。彦倓白其守治之,缚潘氏弟,正其罪。

    改扬州司户,摄狱掾。有告主藏吏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

    改平江府推官,摄宜兴县。县自中兴后,预借民明年税,民挟此得慢其令。彦倓请禁预借,邑遂易治。

    知临安于潜县。县胥往往通台省吏,得肆其奸。彦倓执其黠者,械送府。台省吏从中救之,彦倓力争,竟治胥罪。浮桥屡以水败,彦倓梁以石,民免溺死。升临安府通判。

    开禧初,知兴国军。岁旱蝗,而军需益急,属邑令吴格负上供银尤多,彦倓坐累贬秩,格愧谢。彦倓曰:“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溃卒据外城为变,彦倓募壮士能斩捕者赏之。既而各斩首以献,卒一夕遁去。

    累迁湖南运判。徭人罗孟传反,累岁不能平。彦倓谓帅臣曰:“徭人仇杀,乃其常情,况主断不平,是激之使叛也。能遣谍者离其党与,俾还自相仇,破之易矣。”帅从其计,遂降孟传。

    寻知绍兴府。楮①价轻,彦倓权以法,民便之。复鹿鸣礼,置兴贤庄以资其费。筑捍海石塘,亦置庄以备增筑。会旱,饥民聚陂湖中。彦倓取死囚,幂首刖足,徇于众曰:“此劫菱藕者也。”遂散其众。乃第民高下,损其税有差,免输湖籍田米,举缗钱四十万以助荒政,民赖以济。诏改太府少卿,迁显谟阁、知太平州,调江西转运使。嘉定十一年卒于官,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赵彦倓传》)

    注:楮:纸币。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肆其奸              肆:放纵

    B. 属邑令吴格负上供银尤多   属:嘱咐

    C. 俾还自相仇            俾:让

    D. 徇于众曰              徇:当众宣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俸禄为两千石,故又称为 “二千石” 。

    B. 摄:代理,兼理。 “署、权、转、陟”几字也都有此义。

    C. 开禧:年号,古代用来纪年。明代起可用年号称皇帝,如崇祯帝。

    D. 秩: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品级。 “贬秩”指削减俸禄或降低品级。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

    4.简要概括赵彦倓造福百姓的具体表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蕴含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十二章》)

    (5)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7)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8)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听松

    熊召政

    (1)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2)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①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3)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似霓裳,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响了。

    (4)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

    (5)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纷,竞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涌。

    (6)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松涛。

    (7)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8)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9)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拔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②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10)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11)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12)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选自《灯花带梦红》有删节)

    (小题1)说说文章第一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答:                    ▲   ▲

    (小题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答:①(3分)               ▲    ▲

    ②(3分)               ▲    ▲

    (小题3)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5分)

    答:                   ▲   ▲

    (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一下作者从“听松”中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答: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温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