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连线题 1 题,单选题 23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犄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

    A. 《紧急银行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财产税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

    A. 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 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 急需要走出危机困境

    D. 总统选举程序混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A. 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

    B. 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变革

    C. 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D. 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持续增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

    A.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 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 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 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A.破坏性严重             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

    A. 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 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

    C.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 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光荣与梦想》一书这样评论“大萧条”:“在同一时间、同一国家里,既是生产过剩,也是消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表明

    A. 单纯的市场机制容易造成无序生产

    B. “自由放任”政策是“大萧条”的直接原因

    C. 计划经济是解决该问题的可行途径

    D. 罗斯福新政应致力于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美国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这主要表明

    A. 大危机对金融破坏最为严重

    B. 新政对立法工作高度重视

    C. 整顿金融是新政的重要措施

    D. 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社会传播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先辈们奋斗夺来的政治自由被经济上的无保障和工业暴政变得毫无意义了。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们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为此罗斯福政府(   )

    A. 摒弃了市场经济   B. 开展了“蓝鹰运动”

    C. 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D. 实施了“计划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34年8月,由杜邦家族成员率领的一批最激烈(也是最富有)的罗斯福的反对者组成了“美国自由联盟”,号召民众反对新政的“教条”政策。其中“教条”政策应该是指美国政府

    A. 整顿金融建立银行信用保障

    B. 削减耕地面积和销毁农产品

    C. 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

    D. 成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情况

    年份

    金额(美元)

    年份

    金额(美元)

    1933

    1223329000

    1937

    2653918000

    1934

    2380865000

    1938

    3236600000

    1935

    2532512000

    1939

    3185447000

    1936

    3119013000

    该表反映出

    A.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美国得到运用

    B. 美国财政赤字现象有所减轻

    C. 新政规范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秩序

    D. 新政的着眼点是缓解供需矛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统计,美国在1933年时的工会会员不到300万,1939年就已达900万;工会组织冲破了行业界线,出现大量蓝领工人的产业工会;工会组织大规模地进入钢铁、汽车等基础工业。这反映出经历经济危机后的美国

    A. 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健全

    B. 走出了经济困境

    C. 基层民主政治趋于完善

    D. 注重缓和劳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 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 金融市场被扰乱

    C. 失业人口增多

    D. 民主制度遭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指出:“从新政开始,联邦政府承担起确保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不仅要宏观调控,还要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等途径积极介入分配,经济运行的好坏可以说成为判断政府成败的关键,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放任自由主义宣告结束,再无回头之路。”该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A. 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全面总结

    B. 使美国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C. 使自由主义思想彻底退出了美国经济

    D. 有助于美国和西欧各国摆脱经济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罗斯福新政就像一幢有好多房间的大厦,随时准备欢迎到访的客人,让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安全感。”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 在理论上弥补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

    B. 在理论上否定了自由放任的经济运行模式

    C. 提供了资本主义彻底消除经济危机的方法

    D. 提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转的成功经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这主要说明

    A. 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被西方逐步废弃

    B.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成为西方最终选择

    C. 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在不断调整变化

    D. 两种经济模式互相交替促进经济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当代学者在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的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具有爆炸性。西方国家的应对措施是

    A.实行亚当•斯密的理论主张

    B.确立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政府干预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对所谓才赋出众的人的偏爱使得其所倡导的文化成为一种奖励成功、惩罚失败的文化,国民医疗保健服务系统资金严重不足,校舍设备陈旧等问题严峻”。以上现象应发生于

    A. 17世纪的荷兰

    B. 18世纪的法国

    C. 19世纪的美国

    D. 20世纪的英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49年,联邦德国公布《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实行民主和社会福利的联邦制国家。影响德国成为福利国家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B. 借鉴斯大林体制的经验

    C. 西德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D. 德国政府决心干预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企业或企业协会为共同签订的协议和企业协会的协议,违反该规定者,均属违法行为,并处以l万至100万马克的罚款。”这说明此时的联邦德国

    A. 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

    B. 限制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

    C. 经济领域出现了垄断现象

    D. 奉行混合市场经济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撒切尔夫人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原则,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措施,以此医治“英国病”。这里的“英国病”指的是

    A. 货币危机

    B. 滞胀局面

    C. 劳资矛盾

    D. 自由放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统计,美国收入在一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在1982~1985年大约少得联邦津贴470美元,收入在一万至两万美元的损失360美元;而收入超过八万美元的家庭则只损失170美元。这是因为

    A. 社会福利发展明显不均

    B. 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税收

    C. 缩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

    D. 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 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 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所占比重)统计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859年

    17.0%

    52.6%

    30.4%

    1889年

    17.9%

    44.1%

    38.0%

    1929年

    5.9%

    48.4%

    45.7%

    1953年

    5.5%

    46.3%

    48.2%

    1963年

    4.3%

    45.3%

    50.4%

    2005年

    1.3%

    29.1%

    69.6%

    请回答: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关于美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

    材料三

    国有企业往往左右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英国国企经历了如下变化:

    1945年7月艾德礼取代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此后陆续在其他部门推行国有化,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展开。

    1980年代开始,大规模出卖国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并存的“混合经济”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凯恩斯学派和“新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西方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