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1 题
  1. 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

    A. 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   B. 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 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D. 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据此可知,宋代

    A. 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 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 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作副官称相,照历史传统讲,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宰相不但要管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据此可知

    A. 封建社会贵族特别重视祭祀活动

    B. 秦汉沿袭“国”“家”同治传统

    C. 宗法制度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D.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引起皇家关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皇帝女儿不愁嫁”这一说法是真的吗?在唐代就有一位文宗皇帝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当时北方大姓士族而遭到拒绝的案例。恼羞成怒的皇帝愤愤地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此处“皇帝女儿也愁嫁”的事实主要说明了

    A. 皇权政治遭到冲击

    B. 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C. 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D. 上下通婚不被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初实行官名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以剥夺原机构及“官”的职权。“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宋初这一措施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C. 减少了大量冗员

    D. 意在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代在京师、省城、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举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以科举神魁星、文昌等命名。上述举措

    A. 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

    B. 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渠道

    C. 说明民众参与科举制的广泛性

    D. 扩大了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世祖忽必烈诏“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诸侯如真定史氏、保定张氏等,都一度被削去军权,保留的都是文职。忽必烈此诏旨在

    A. 保障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军事大权

    B. 实行兵民分治以便削减军事力量

    C. 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D. 有效地抑制汉地世侯的割据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司马迁认为,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最善者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最差的是与民争利。据此判断,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实行的财政改革的基本态度是

    A. 基本肯定

    B. 基本否定

    C. 毁誉参半

    D. 不敢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反映出孔子

    A. 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B. 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

    C. 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

    D. 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右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这表明

    A. “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

    B. 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

    C. “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

    D. 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後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编自潘润涵《筒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孔孟苟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宮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オ选技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系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

    ——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

    材料二  元初统治者对文教、科举的不重视,大量的知识分子不能进入仕途,他们或从事底层教育(书院、私整),或进入底层政治系统,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还有一部分人因无法进入仕途,或选择隐著述,或选择创作杂剧糊口度日,他们在信仰上虽然出现危机,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着儒家信仰,理学在他们的作品,诘如诗词、杂剧、元曲中得到体现。仁宗延估元年(1314年)科举恢复,程朱理学的典籍尤其是未惠《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

    ——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宮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成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图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