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材料作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阳光的味道

    已经好几天没出太阳了,他的心情也差到了极点。自从关到这里之后,他对阳光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望。

    下午,天气突然放晴,有阳光透过铁窗的栅栏,斜射到冰冷的水泥地面上。

    看到阳光,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抹神采。他霍地站起身,快步跑到铁窗前,朝着阳光照进的地方拼命吸了吸鼻子。尽管室内的空气有些污浊,但他还是闻到了那种暖暖的阳光味道。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对阳光有种特殊的偏爱。无数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他提着篮子,跟在母亲身后,挖野菜、拾麦穗、摘豆角……温暖的阳光洒在他和母亲身上,带着一种田野的芬芳和泥土的清香,那味道好闻极了!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阳光,喜欢那种淡淡的阳光味道。

    上学后,他坐在了临窗的位置。每每听课走神或是昏昏欲睡之时,只要用力吸吸鼻子,闻一闻窗外阳光的味道,便顿感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或许是阳光给了他自信和力量,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省内的一所重点大学,并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省城的一家大型企业。

    到企业上班后,他依然是那种风风火火的阳光性格。两年时间,他就由一名普通员工提升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

    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妻子不太爱讲话,但很能干,很会体贴人。

    婚后的日子过得很平淡,也很温馨。妻子知道他喜欢阳光,就特意在不大的院子里拴了一根铁丝,只要一遇晴天,就把家里的被子一一摊在铁丝上晾晒。晚上,他躺在暖乎乎的被窝里,嗅着清新的阳光味道,感到异常的幸福和温暖。

    有了阳光的滋润,他在事业上干的特别顺。几年时间里,他由部门经理到行政总监,再到副总经理,最后又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    

    记得荣升总经理那天,妻子炒了几个他最爱吃的菜,陪着他在院子里坐了很久。午后的阳光照在他们的背上,很舒服、很惬意。当时妻子都说了些什么,他已记不太清,只记得妻子再三叮咛他——当领导了,平时工作忙,记住要多在外面晒晒太阳,因为在太阳底下心里才能亮堂!

    他知道,妻子最了解他的个性,让他晒太阳是想告诫他要光明正大的做人。

    刚开始时,他确实努力去做了,可后来他就渐渐迷失了自我。那一次,当一个包工老板把他拉到夜总会里昏天黑地的畅玩一夜后,他突然发现——原来黑夜比阳光下更加充满诱惑!

    于是,他开始远离阳光,沉醉于灯红酒绿、放纵享乐的奢靡生活。尽管妻子依然在天天为他晒着被子,但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后来,他干脆不再回家……

    “瞿——”一声尖利的哨音响起。他知道,该是放风的时间了。这哨音,让他想起了那辆呼啸而至的警车。那天,当他戴着冰凉的手铐,低着头钻进警车时,他蓦然感觉天气是那么的冷!

    身陷囹圄后,他的心更是冷到了极点。平日里那些个两肋插刀的哥们和点头哈腰的下属也都一哄而散,没人再会想起他。

    后来,妻子得知消息,赶过来看他。他满怀愧疚,低着头没说一句话。

    那次,妻子也没有太多的话语,只是揉着发红的眼睛,无声的抽泣。末了,妻子颤抖着声音告诉他,要他安心改造,别忘了多晒晒被子。

    那一刻,他不禁潸然泪下!……

    “ 咣当”一声,大铁门被重重打开,一名狱警站在门外,“9号,该出去放风了,还愣着干吗?”

    他激灵一下,站直身子,快步向牢门走去。刚走几步,他又折身回来,一直回到角落的床铺前,抱起了铺上的被子。

    “这都下午了,你还晒被子?”狱警问他。

    “是啊,出太阳了,晒晒被子,心里亮堂些!”说完话,他扛着被子,大步向大院中走去。

    西斜的太阳下,他吸了吸鼻子,再次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写他小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下挖野菜、拾麦穗、摘豆角以及上学后沐浴着阳光读书的情形,其目的是为了突出阳光在他人生中的作用。

    B. 结婚以后,他躺在妻子晾晒过的暖乎乎的被窝里,享受着阳光的味道,更受到阳光的滋润,所以事业上一帆风顺,最后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

    C. 他在当上总经理之后,一开始还能光明正大地做人,但是后来没有抵制住诱惑,一步步滑落到犯罪深渊,其遭遇说明了外界诱惑的可怕。

    D.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叙事,侧重于描写被关在监狱中的他的所见所闻所思,作为一个曾经的成功人士,其最后的结局让读者深思。

    2.小说中的妻子有哪些突出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阳光”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问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表面上看,网络小说中的那些玄幻、穿越、架空历史所构筑的想象世界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但网络小说表达的情感离读者的情感其实很近。它让主人公由“废柴”变成可以“逆天”的世间强者,这个过程中主角会经历各种磨难,但凭借过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闯过一道道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主角不畏强权、不畏困难、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这样的故事给读者的精神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它给读者以梦想,也强化了所有的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帮助那些渐渐长大的青少年读者逐渐获得独立意识并找到自我。很多网络小说可以当作励志故事来读,是写给青少年读者看的,故事读来轻松、有趣,其内在的价值观念是明晰的、积极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

    在那些直面现实的作品中,很多作者都现身说法,以自己为原型来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进小说,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这些作品的理念是“小说是有用的”,而非只是简单的消遣品,它洞明世事、人情练达,能帮助读者提升认识生活的能力。

    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作品产生的影响才会越大。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是自觉分类的,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作品分类标签针对的是不同读者的口味,这种分类细化的做法类似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通过阅读中的互动,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

    如果说传统纸媒文学是小众的,那么网络文学就是大众的;传统文学是厚重的,网络文学就是轻逸的;传统文学是“烧脑”的,网络文学就是悦人的;传统文学是作者的文学,网络文学就是读者的文学。类型化的网络文学更接近通俗文学,与大多数通俗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少有价值观的探寻,多的是对已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明晰和强化。网络文学传承通俗文学的传统,类似古代说书场的故事,又有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印迹,在环环相扣的故事中,既有传统精神价值的弘扬,也有对现代观念的书写。

    网络文学通过人物故事、人物形象激发读者的认同感,通过一些感悟式的“格言”“警句”,为读者舒缓压力,放飞梦想,识理明志,几乎每一部走红的网络小说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读者津津乐道,有一些“名句”被粉丝读者转录、传阅。读者阅读故事时,不知不觉地和人物同呼吸,并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化为自身心智情感结构的一部分。网络文学中的“大道理”是春风化雨式的,因为精彩的故事是首要的,网络文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生活,勇敢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与当代现实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小说的主人公经历各种磨难,凭借智慧、毅力、意志成为世间强者,给读者留下具有不畏强权、不畏困难等奋斗精神的印象。

    B. 玄幻、穿越、架空历史所构筑的网络小说的想象世界,表面上看好像离现实生活很远,但是网络小说却离读者很近,触手可及。

    C. 网络小说给读者的精神影响是积极的,它给读者以梦想,强化某些有意义的理念,帮助青少年读者获得自我意识并找到自我。

    D. 很多网络小说故事轻松、有趣,对青少年有励志作用,其内在价值观是明晰的、积极的,虽然有少量作品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网络小说中主人公由“废柴”变成“逆天”的世间强者来论证故事给读者的精神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B. 文章用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来类比网络作品的分类,来论证读者选择作品有很大的空间和自由。

    C. 文章以网络小说的很多作者都现身说法,以自己为原型来写作,让读者获得参与感,来论证网络小说属于消遣品。

    D. 文章把网络文学和传统纸媒文学、通俗文学进行对比,从而论证网络文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传承中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的价值观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持中的,大多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明确和强化,因而网络小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B. 网络文学引导读者的方式是通过人物故事、人物形象激发读者的认同感,读者阅读故事时,和人物同呼吸,并从中汲取精神动力。

    C. 网络小说有传统的东西也有时代的东西。它传承了通俗文学的传统,又融合了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既弘扬传统精神,又书写现代观念。

    D. 网络文学追求精彩的故事,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传播“大道理”,寓教于乐,启发读者思考生活,勇敢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28日,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名师讲堂在北京举行。据估计,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为近视高发人群,防控形势严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中国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说,全国“爱眼日”主题连续三年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近日印发,以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科学防控体系正在积极构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学组副组长杨智宽认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从预防、检查和治疗三方面共同发力。防控的关键在于规范孩子的用眼习惯,通过可穿戴近视防控智能设备对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和干预矫正。家长和学校督促孩子尽量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每天的户外1小时活动时间,做眼保健操等。

    专家认为,青少年由于还在发育,不适合接受近视手术。到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科学验配角膜塑形镜是有效控制、延缓近视发展、避免成为病理性高度近视的安全方法之一,不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或8岁以下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

    (摘编自《专家: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待建立)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征求意见稿明确综合防控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摘编自《两部门拟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材料三:

    在北京一座四层高的眼镜城里,不到半个小时,一副眼镜就配好了。这确实不错,但戴眼镜的中国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多数是孩子。

    1970年,中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不到1/3,2014年已近4/5,一些城镇地区比例更高。2014年,近视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小学生,逾40%的小学生近视,是2000年的两倍;相比之下,在美国和德国,该年龄段人群的近视率不到10%。

    问题出在社会而非遗传上面。造成近视的最大因素是户外活动时间少。眼轴长度增加是引起近视的最常见因素,而日光照射有助于视网膜释放一种可延缓眼轴长度增加的化学物质。户外活动缺乏、作业多、近距离读书写字的多重作用,加剧了近视。在中国和澳大利亚,6岁孩子的近视率差不多。但中国孩子上学后每天只有约1小时待在户外,而澳大利亚的同龄人有三四个小时。

    视力差往往与收入高和受教育多相关,所以中国农村地区的孩子近视不太普遍。据卫生部统计,中国农村有1/3的小学生近视,相比之下,城镇地区的孩子有近一半近视。但农村同样存在视力问题。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项目发现,由于费用、学校对用眼健康不关注以及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的错误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村,1/6的近视孩子不戴眼镜。

    (摘编自《英媒:中国孩子户外活动少近视率远高欧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可知,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青少年近视高发;青少年不宜接受近视手术,可到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科学、安全地矫正视力。

    B. 到2023年,中国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逐年最少降低0.5个百分点,近视高发省份逐年最少降低1个百分点。

    C. 专家认为:不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且8岁以下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可通过穿戴防控近视的智能设备对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和干预矫正。

    D. 从材料三可知,2014年,中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是1970年的两倍多,小学生近视率是2000年的两倍,而在美国或德国,小学生近视率不到10%。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名师讲堂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近视高发,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形势严峻,应尽早建立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

    B.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引起国家重视,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已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并分阶段提出明确的防控指标。

    C. 文章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尤其是城镇的孩子近视普遍发生的情况及相关的社会原因,而中国农村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D. 中国孩子上小学以后课业负担相对较重,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远少于澳大利亚的同龄人,自然会拉大中、澳两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差距。

    3.为什么中国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机、外卖、朋友圈、抖音、支付宝……这些新生事物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这些事情正在毁灭年轻人的生活,摧毁青年一代。“我们好像也太容易被‘毁掉’了吧!”一位青年朋友无奈地说了这么一句,还配上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作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小王给即将过生日的姑姑的手机短信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姑姑,明天是您三十岁寿辰,但我因学习特别忙,无法拨冗前往,十分垂念您;等有时间,我会垂询您的时间,到您家去,到时您恭迎即可。顺颂安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数据统计表(%)

    (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不超过30字)

    (2)请你任选图表中的一个场所拟写一条禁烟提示语。(不超过2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凤,职方郎中。皆以清节显。宇登成化十年进士。弘治初,调之文选,三迁至郎中。门无私谒。擢太常少卿。武宗遣祀中镇、西海。还朝,条上道中所见军民困苦六事。刘瑾败,大臣多以党附见劾,宇独无所染。久之,改兵部,参赞机务。宁王宸濠反,扬言旦夕下南京。宇严为警备,而谈笑自如。时携客宴城外,密察地险易,置戍守。综理周密,内外宴然。指挥杨锐有才略,署为安庆守备。镇守中官刘瑯与濠通,为预伏死士。宇刺得其情,诘瑯用事者,瑯惧不敢动。宇乃大索城中,斩所伏壮士三百人,悬首江上。宸濠失内应,且知有备,不敢东。攻安庆,锐固守不得下。未几败。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宇自为选郎,有人伦鉴,及是铨政一清。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帝欲加兴献帝皇号,宇言加皇于本生之亲,则干正统,非所以重宗庙,正名分。及礼官请称献帝为本生考,帝改称本生皇考,又诏建献帝庙于大内,宇等复连章谏。会张璁、桂萼至京,诏皆用为学士。宇等又言:“学士最清华,而俾萼等居之,谁复肯与同列哉。”帝怒,切责。宇遂乞休,许之。杨一清卒,宇渡江吊之。南都父老皆出迎,举手加额曰:“活我者,公也。”宇诗文雄隽,兼通篆籀。尝陟太华绝顶。遇虎、仆夫皆惊仆,宇端坐不动,虎徐帖尾去。家居澹泊,服御若寒士。穆宗即位,复官,赠少傳,谥庄简。

    (节选自《明史  卷一百九十四  列传第八十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

    B. 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

    C. 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

    D. 宇与林俊/彭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倖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分三甲,分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 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文中其他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擢、改、复等

    C. 篆籀,中国古代的两种乐器。前者音色清晰、透亮、甜美,后者圆润、浑厚、柔和。

    D. 服御,文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其他可指驾驭车马,也可以理解为使用、役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乔宇出身清贵,为官廉洁。他的祖父乔毅当过工部左侍郎,父亲乔凤当过职方郎中,都以高洁的节操闻名;乔宇为官以后,居家清贫,不接受私人请托。

    B. 乔宇怜悯苍生,独善其身。他受命祭祀,路上见军民困苦不堪,回朝后奏知皇帝;刘瑾败亡后,很多大臣因追随他拉帮结派而受到弹劾,乔宇却一无所染。

    C. 乔宇防守得力,用人得当。镇守南京时,他镇定自若,严加警备,清除内奸埋伏的敢死队使叛敌不敢进犯;任用杨锐做安庆守备固守,大败进犯之敌。

    D. 乔宇忠于国事,敢于进谏。他任吏部尚书后,使人才选拔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天下欣欣向治;遇到讲不通的事,即使是皇帝的意见,他也敢于据理力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携客宴城外,密察地险易,置戍守。综理周密,内外宴然。

    (2)尝陟太华绝顶。遇虎,仆夫皆惊体,宇端坐不动,虎徐帖尾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 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 “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C. 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D. 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以云、鸟自喻,表达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鸦反哺”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李密在《陈情表》中的“_____,___。” 两句,便是借用乌鸦反哺这个典故来表明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这种类似境界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早在二十世纪,面对非本土文学的进入,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在文学史上留下了     的一笔,但无论郁达夫受到外国文学影响有多深,(       ),浸淫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与修养。郁达夫笔下的中国底色与异域风情       ,最终成就了      的郁氏小说风格。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非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在他者的参照下进行文学内部的构建与重塑,最终丰富我们的本土文学风格,提高本土文学品质,促进人类精神层面的深层次沟通与理解。优秀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层面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大家可以共同欣赏的基础。但是,在文学全球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本土体验中的文化隔阂也无法消除。中国文学在国外始终存在着     的问题,根据《中华读书报》对中国文学在美国图书市场2008至2010年销售情况的分析,美国出版翻译的中文作品共29种,其中来自中国大陆作家的作品仅19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浓墨重彩   水乳交融   独具一格   水土不服

    B. 可歌可泣   水乳交融   特立独行   格格不入

    C. 浓墨重彩   并行不悖   独具一格   格格不入

    D. 可歌可泣   并行不悖   特立独行   水土不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的小说《沉沦》中主人公的思想都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郁达夫笔下的人物总是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

    B. 他的小说《沉沦》都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这是因为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

    C. 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之所以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正是因为他的小说《沉沦》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

    D. 他的小说《沉沦》正是因为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所以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非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

    B.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整合、发现、提炼自我特质

    C.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

    D.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