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诗歌鉴赏 2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牌(fāng)     羞(nǎn)     羊肉(bāo)     (hè)然长逝

    B.精(suǐ)      缱(quǎn)    (mēn)葫芦     休(qī)相关

    C.蕴(jiè)      (yùn)帖     (yìng)声虫     矫(jiǎo)揉造作

    D.直(zhuàng)    (jiān)染    (gū)辘      栉(zhì)风沐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胡佩兰,一个90多岁的高龄医生,她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就像回味在心头的一坛淳厚绵长的老酒,让千千万万的人们重新思考人生幸福的话题。

    B. 向往言论自由,炳持新闻本位,立足公共服务,坚守经济独立,最终催发新闻职业理念的萌生,这是符合逻辑的必然发展趋向。

    C. 索契奥运会开幕式气势恢弘。伟大人物与作品的影像依次出场,与俄罗斯民族生活的自然山川融合,传达完整的历史、光荣与梦想。

    D.闻过饰非的人,极易在改革的道路上畏缩不前;闻过则喜的人,即使食不果腹、踽踽独行于荆棘遍布的征途,他也安之若素、一往无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漂亮、时尚而又有个性的手机越来越多,这对青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可以择善而从,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手机。

    B.十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C.住房问题牵扯面广,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如何看待住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等都是需要破解的方向性问题。

    D.老板欠薪,固然有其经营状况不善等多种因素,作为用人单位的管理者,理应将保护劳动者权益放在首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杜绝这一乱收费现象,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严格规范本地区驾校,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B.英国首相卡梅伦现身英国电台节目单,公开指责默西塞德郡地方电台误导听众,并希望民众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全面信息。

    C. 只有对核电池的回收、流通和制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一具有美好未来的能源才能用于现实生活。

    D.有分析认为,台湾版教材大陆遇冷不是台湾教材不好,而是大陆的国学氛围、教学方式甚至教育体制需要反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联,用于某校百年校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满腔热血育桃李,一片丹心扶栋梁。

    B.画栋拂云联旧垒,玉兰绕砌缀新枝。

    C.根深叶茂结硕果,笔健墨浓绘蓝图。        

    D.福星高照满庭乐,寿诞生辉合家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往往给人以理性的启迪。请你参考示例,在“钟表、天平、指南针”这几个事物中挑选两个,写两则事物的个人解读。要求意蕴恰切,富有哲理,每则不超过20个字。(4分)

    示例:核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大脑。

    (1)□□□——                             

    (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2.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3分)

    (2)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字)(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文化创意在台湾

    宝岛台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然而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却是台湾的文化创意之美。所到之处都让人浸润在一种绵厚优雅的文化氛围之中。

    把文化做成生意是台湾文化创意的亮点。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礼品店内,“朕知道了”胶带纸一上市便成为年轻游客的最爱,一时间销量竟超过翠玉白菜、肉形石等传统文化礼品。把康熙皇帝这四个字的朱批印在胶带上,从而激活了沉埋一个多世纪的清朝奏折,使得本来很普通的胶带纸成为抢手商品。小成本大收益,这就是文化创意的效率。在太极影音的放映厅,我们惊讶地看到,清朝郎世宁创作的《仙蕚大春图》竟然成了立体动画。文物明星化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典型代表。文化的感染力与感动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它不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同时还蕴藏着无尽的商机。

    把生意做得有文化是台湾文化创意的品格。在实体书店逐渐式微的今天,台湾却制造出“诚品书店”模式。诚品书店是台湾著名的大型连锁书店之一,有53家分店。书店坚守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不仅卖书,而且进行包罗餐饮、商场、画廊、花店的复合式经营。书店每年举办近500场演讲与展览,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永不打烊。诚品书店的顾客多年来不降反升,场所精神营造出来的人与人、人与书的互动气氛是电子产品所无法比拟的。诚品书店是台湾文化创意的一个经典成功案例。它不仅在城市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影响了台湾人的阅读和生活方式,塑造了台湾的文化地标和人文风景,凸显了台湾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坚持品格就是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承文化精髓,体现时代高度。

    把传统与时尚结合是台湾文化创意的特色。佛教是东方的传统文化。如今,台湾的佛教场所已经基本告别烧香燃烛的参拜形式,“信众拜的是心香”。台湾的宗教场所基本解决了环保与安全问题,佛教从印度传进中国时,本来就没有烧香燃烛的仪式,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不同宗教的济度方法,其实都是为信众开拓净化心灵的途径。佛光山在倡导人间佛教、文化佛教的同时,改变了人们对佛教的敬畏感,使其更加贴近生活,从而使佛教文化具有更浓厚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这种生长性的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自觉之上的对优秀文化内涵的认同与传承,是依托于文化自觉之上对固有方式的勇敢超越,是一种文化担当。

    中华传统文化是植根于两岸人民心中的基因,文化的力量将永远是两岸牵手的脐带。台湾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始终贯穿着“坚守与创新”。在台湾感受文化创意之美,对我们正在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既是一种触动,也是一个机会。

    (有删改)

    1.根据原文,下列对“文化创意”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化有一种软实力,其核心是感染力与感动力,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使得把文化做成生意成为一种可能。

    B.把生意做得有文化本质上是坚持了文化的品格,弘扬了主流价值观,传承了文化精髓,体现了时代高度。

    C.文化创意,可使文化具有更浓厚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但不能改变人们对文化的一种敬畏感。

    D.佛光寺的文化创意案例体现了文化创意的生长性,源于对优秀文化内涵的认同与传承,这其实是一种文化担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礼品店将朱批 “朕知道了” 印在胶带上,使得本来很普通的胶带纸这种文化礼品成为了抢手商品。

    B.“诚品书店” 不仅卖书,而且进行包罗餐饮、商场、画廊、花店的复合式经营,使得阅读深入人心,永不打烊。

    C.作为东方的传统文化,佛教本质是为信众净化心灵,在不违背这一宗旨的前提下,佛光山将佛教与时尚结合,使之更具生活气息。

    D.作为根植于两岸人民心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力量是两岸牵手的脐带,作者为此期待台湾的创意文化能给我们一些触动。

    3.给合全文,谈谈台湾的文化创意给了你哪些启迪?(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破晓歌声

    【美】雅典娜·阿塔娜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

    今年的圣诞雪应当是红色的。战况日益激烈,德国人、英国人的鲜血在新年继续交融、浸染着佛兰德斯的土地。吉姆朝背后殷红的战场扫了一眼,回到营房。哨兵呼地站起来,微微一抬左手里的刺刀。

    “是我!”吉姆叫道。

    “吉姆?”哨兵放下步枪,“谢天谢地,你还活着。”他如释重负地说。

    “你好,沃特。”吉姆招呼老朋友。沃特凝视着他,眼窝深陷的大眼睛在黑暗中看不清楚。想到这场可怕的战争随时随地可能夺走任何人的生命,他俩不禁打了个寒战。

    “有一段时期我们压根儿没想过死亡这回事。”吉姆说。

    “那是两年之前了,我们在教堂为圣诞音乐会做最后的排练。”沃特回忆道。

    “你沙哑着嗓子参加合唱。”

    “唱《平安夜》的时候,我砸场了。”沃特十分伤感地说,“当时尴尬得要命,因为《平安夜》一向是我最喜欢的圣诞歌曲。”

    “喂,你不应该说喜欢它!”吉姆生气地低语,一下子将沃特从逝去的好时光中拽回来。

    “为什么不该?”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那首歌?”

    “当然知道,弗朗兹·格鲁布。”

    “他是德国人。”

    “那又怎么样?”

    “沃特·史密斯下士,两年来,我们英国人一直在向德国阵地开火。怎么能够一边和德国人打仗一边依然喜欢他们呢?”

    德国士兵雅各布只晓得冬天到了,时间融化成一片硝烟,如同白雪在千万双皮靴底下被踏成泥浆。弗兰德斯不是梦想家的乐土。所以,雅各布“不相信奇迹”。他报名参军,并非他多么想把英国人从地球上抹去,只是因为征兵已经开始,他别无选择。

    琥珀色的朝阳即将升起,雅各布从新鲜的积雪上面踩过去。他年轻,头发乌黑,眼神精明沉稳,眉毛陷在额头一条深深的皱纹里。他曾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音乐家,现在却一脸老气横秋。战斗把他变硬了。

    “早上好。”

    雅各布弯下腰。“也祝你早上好,”他对招呼自己的士兵卡尔说,“尽管并没有什么好事儿。”

    “你怎么知道呢?”卡尔反问。“或许今天是英国的投降日,我们不用再打仗了。”

    雅各布嗤之以鼻,“你想要胜利?你找错地方了。”

    “想想吧,”卡尔补充道,“你最后一次聆听和平之音是什么时候?自从1914年,我们就一直在跟英法军队交火。”

    “那又如何?”雅各布问。

    “嗯,你不认为一切总有结束的一天吗?有朝一日大家会厌倦战争,会渴望停下来听一听子弹以外的声音。”

    “不!”枪炮的怒吼声中,吉姆看见沃特倒下了,他大叫一声,跃出战壕跑到好友身边。鲜血从沃特土黄色军装的前襟扩散开来。看在上帝的份儿上,眼下可是12月24号,平安夜——惊喜奇迹之夜啊。

    “平安夜到了。”他嘶哑着嗓子说。

    “不……不。”吉姆感觉自己的泪水流淌下来,“沃特,听我说,你必须活下去,你必须好起来。”然而沃特的目光逐渐散开,直视苍穹。

    他说:“吉姆,我们应该合唱一首,《平安夜》……”

    “坚持住,你会没事的。”吉姆哽咽得说不下去了。他试图扶起老朋友的身子,他不允许沃特死掉,可是沃特直挺挺地躺着不动,伤口还在汩汩地流血,胸前染成一片红色。他的手紧紧抓着吉姆的衣袖不放。

    “《平安夜》,吉姆。”他轻声说,“请开始吧。”

    “《平安夜》。”吉姆呆呆地重复道。

    沃特深吸一口气,微启嘴唇,他最喜爱的圣诞歌曲的第一句音符飘了出来。

    他们周围,激战正酣。然而在那一刻,对于吉姆,全世界只剩下挚友美妙的歌声。吉姆的心在剧烈颤抖。随后他的歌声汇入沃特的歌声,帮助他把调子接下去。像多年来一样,他俩一块儿唱啊唱。

    “雅各布!”一只手推推他的肩膀。雅各布跳将起来,步枪差点落地。“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他责问道。

    “听!”卡尔在枪林弹雨的呼啸声中大喊,“圣诞节!圣诞节!”

    雅各布竖起耳朵,然后听到了阔别许久的声音。歌声越来越响亮。熟悉的旋律!

    “《平安夜》。”卡尔高喊。“弗朗兹·格鲁布的歌。他们在唱!他们不完全讨厌德国人呵!”

    雅各布听不见卡尔在讲什么。他侧耳倾听,全神贯注于音乐。随后他跟着哼起来,记起了歌词——突然他开始用母语演唱《平安夜》,他的声音甚至盖过了隆隆的战火。

    在他四周,士兵们垂下手中的枪支,瞪大亮晶晶的眼睛。朋友和敌人都停止拼杀,静静站立,屏息谛听。他们听见两个男人在唱歌—— 一个用英语,一个用德语 ——歌唱希冀地球和平的同一首歌。

    当歌声余韵袅袅升入星空,大地一片安宁。

    1.文章开头说“今年的圣诞雪应当是红色的”有什么作用?(3分)

    2.简要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3.小说借鉴了电影中的蒙太奇(画面组合)艺术,请结合文本概括有关画面内容。(4分)

    4.小说中有三处唱《平安夜》的描写,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

    5.结合文中英军士兵沃特与德军士兵雅各布这两个人物形象,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理解。(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①参亭:参互均匀。②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素或他出,使之门    应:照看

    B. 宾客虽稔熟者,不能其名     举:举出,说出

    C. 阿留痴呆无状,弃材耳      固:实在

    D. 实元素之能也           容:收容,容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家人之哄然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B. 何黯黑是也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合一契

    C. 沙石至恶,玉人赖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

    D. 用之不能当其材,废弃随之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阿留生性痴呆无规矩,但周元素一直收养他。他曾试着负责清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使一间屋子干净,主人因此而冲他发怒。

    B.阿留负责看家、照顾柳树都发生一些可笑的事情,但对于绘画、调色很有天赋,周元素因此“专任之”,终身用他。

    C.文章为阿留作传,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想到了樗栎、沙石等其他看似无用之物,最终得出了天地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文章由周元素能容人、用人说开去,借以讽喻当权者也应像周元素一样,能任用天下的士人,用人当用其所长。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短 榻 缺 一 足 使 留 断 木 之 歧 生 者 为 之 持 斧 锯 历 园 中 竟 日 及 其 归 出 二 指 状 曰 木 枝 皆 上 生 无 下 向 者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汝善是,何烦我为?(3分)

    (2)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吕氏春秋》)

    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吕不韦的生命意识。(2分)

    孔子:                                            

    吕不韦:                                           

    2.对这两种生命意识进行简要评析。(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君子之仕也,                     ,已知之矣。(《论语》)

    (2)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白居易《琵琶行》)

    (3)歌台暖响,               。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4)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女娲炼石补天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罗斯金: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

    (2)歌德: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          

    (3)当前不少媒介,无论电影、电视,还是网络、报刊等都有一种低俗化倾向。不少文化人,他们仅仅将文化当作一种消遣娱乐。于是,人们在武侠、言情、八卦、野史、演义等低俗与搞笑中消磨了斗志,侵蚀了灵魂,从而解构了仅有的文化储存。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