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B.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C.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D.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参加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B. 少儿节目解说词:木屋旁有条小溪,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C. 生日聚会贺卡:兄台华诞,小弟无以为贺,特赠生日贺卡一张聊表至诚祝福,还望笑纳!

    D. 某涂料厂的广告语:“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C.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苏洵、苏轼、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苏轼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和西方的悲剧在哪里有着最接近的特征呢?我认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悲剧中。例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就呈现着与古希腊悲剧更相接近的美学特征。

    在这里,首先存在着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悲剧观念的问题。它是在人类感受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

    在《精卫填海》中,“东海”体现的是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力量。精卫为了寻找、享受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被大海溺毙。她对给她带来巨大灾难的东海充满恐惧也充满仇视。精卫无法向东海屈服,她要填平东海,消除产生她的灾难的根源。但她力量的微弱和体现着宇宙、世界、大自然力量的“东海”的浩瀚,使她永远无法达到她的目的。而我们却在她的悲剧性的抗争中感到了她的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感到了她的主体性的自我存在。在这里,有人类自我存在的悲剧意识,有贯穿于这个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是在精卫与“东海”的分裂和对立的意识中产生的,这种悲剧精神是由精卫对带给她灾难的“东海”的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的情绪构成的,这种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使她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定不移的意志支持了她始终不懈的填海行动。所以,悲剧精神是人类特定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

    在《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夸父不自量力,但也正因为他的不自量力,使他要与日竞走。他焦渴而死,但却使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的感觉,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精神。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不自量力”是人类的根本性的错误,也是人类的一个根本性的特征,人类的一切英雄行为都是在这种不自量力的错误中完成的。人类永远无法满足它已经实现的一切;它永远向往着一个还没有实现的更崇高的目标;它永远希望能够完全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这也是一直把它引向最终的悲剧结局的原因,是它无法改正的一个“错误”。但它的主体性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无法避免的错误中得到表现的。

    我们把中国古代这两则神话故事同古希腊悲剧对照着思考,就会看到她们有极为接近的美学特征。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首先贯穿的是人和神的对立。在古希腊的文化中,“神”是体现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意志的,人和神的对立就是人和宇宙、世界、自然的分裂和对立。在这种对立中,“神”的力量是奇大无边的,“神”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人类却不可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他有他不能没有的独立的愿望和追求。比如“神”不把火种交给人类,但人类需要火种,普罗米修斯违背神的意愿,偷了火种交给人类。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受到神的惩罚,就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上。但失败没有使他屈服,他在反抗宙斯的专制权力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英雄精神。他的悲剧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俄狄浦斯王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神的意志。他无法逃脱自己悲剧的命运,但他一直都在努力反抗神的意志,正是他反抗自己命运的努力使他在自己的悲剧中站立着,表现了自己的崇高。悲剧人物之所以是悲剧人物,是因为他反抗的不是他能够战胜的,他反抗的是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在这种反抗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

    在总体的审美形态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与西方古希腊的悲剧有着最为接近的特征,它们都在悲哀与力量的结合中表现出自己的崇高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宇宙、世界、大自然面前的命运,是人的命运的悲剧。

    (节选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1.对人类悲剧观念产生原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人类对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始终怀有未泯的恐惧和仇视。

    B. 人类渴望拥有撼动整个宇宙、世界的意志和战胜自然的力量。

    C. 人类感受到自身的意志和力量是与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分裂和对立的。

    D. 人类不愿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但在抗争中,又不得不放弃独立愿望和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横向比较的模式,以寻求中国和西方悲剧相似的美学特征。

    B. 文章以精卫填海为例,论述了人类的情感、意志和行动之间的关系。

    C. 精卫与夸父的案例分析互为补充,充分强调了人类主体意识的强大。

    D. 通过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王的故事,阐明了悲剧英雄的审美价值。

    3.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悲剧有很接近的美学特征这一说法,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悲剧中的人物在顽强的反抗神的意志的过程中,显示出浓烈的悲剧性。

    B. 人本身独有的潜在能量,在与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的抗争中,无法最大限度地释放和发挥。

    C. 崇高性是在人类的自身意志力量和与神抗争失败的悲哀中充分展示的。

    D.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与古希腊悲剧中的神,都是不可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齐白石的日子

    高军

    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他把历年画画挣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卧不离。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齐老先生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言不二价,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

    世界之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二笔,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像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客人不解问:“这虾怎么看着像死虾?”齐老先生坐在圈椅中说:“活虾子市面上多贵啊!”主客心到神知,一拍两散。

    汪曾祺先生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曾提到,齐老先生家里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做饭要由他量了米才行。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老先生舍不得。量一筒,手抖一下。家里做饭媳妇就说不够,“您再给添一点!”齐老先生就嘀咕着:“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再给量一筒。

    周总理后来给老先生换了一处比较大的住所,搬过去没几天,老人住不惯哭死哭活的要回去。大家都不明白老人的心意,大四合院,花木扶疏不好吗?老舍先生说:“别!他这么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其实里面还另有一层,老先生喜欢在家藏东西,东藏一处,西藏一处。藏东西的地方只有他知道。这一搬出来,虽说老屋还是家里后辈住着,他也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中央电影纪录片厂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让他拿点精品出来拍,他怎么也不愿意。后来还是徐悲鸿去做工作,他才勉勉强强从画台的“消息”里掏出几卷画子出来。他是细木匠出身,在画台里做几个暗格或者小抽斗之类的“消息”那还不是驾轻就熟。

    这些画被掏出后,一卷一卷放在画台上。徐先生一打开只见宝光四射,全是老先生毕生的精品,呕心之作!有一张画在金纸上的白茶花,上有一蝴蝶翩翩欲下,画得真是精妙绝伦!

    徐先生不住地用眼光看坐在对面的老头子,心想“这太鸡贼呀!”齐老先生坐在大圈椅中,两袖垂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真是狡黠得可以啊!

    黄永玉、李可染他们老问齐白石先生如何把画画好。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很烦哎!这问题真没办法用语言说明白。齐老先生画了一辈子,就知道怎么把画子画好,因为他画不坏!这问题真是要人命了,他们还死问。又不能直接跟他们说:“我就是天纵之才!”话不能这么说啊!

    齐老先生只好把笔举到空中,拿眼睛死盯着看了一会儿,慢慢说:“笔不要掉下来!”这话如同一偈,你怎么理解都行。于是两人笔不掉下来地死画,各有各造化。

    但齐老先生也有齐老先生的委屈。他想山阴羲之爱写《黄庭》换白鹅,李太白醉写蛮书,林和靖梅妻鹤子。他们都有,而我齐璜怎么就没有?这一天正是北平大风扬沙天,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吆喝卖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

    铁栅屋外一个北方汉子正守着一车白菜吆喝,脖子长筋抻得老长的。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戴一个小圆眼镜,正看着他一车白菜出神,十分想吃的样子。这卖菜汉子见来了主顾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称几斤?称给得高高的。”齐老先生从后面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么?”

    这汉子一听,勃然大怒:“我不看你一大把岁数,窝心脚窝死你。大北风天!有这么消遣人的吗?倒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白菜!”一顿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着北。

    齐老先生挟着画的白菜灰溜溜地走了,从铁栅屋的大门侧身钻进去时说了一句话:“嗨!真是有辱斯文!”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一句高度概括了齐白石的性格特点,结尾“真是有辱斯文”则写出了他被误解的委屈。

    B. 文章写齐白石用画“不大精神”的鱼、虾、蟹的方法来对付那些“死皮赖脸”的人,既表现了他的机智,也透露出他的执拗。

    C. 当黄永玉、李可染请教齐白石如何画画时,齐白石用一句“笔不要掉下来”敷衍了事,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他狡黠的特点。

    D. 本文语言颇有特色,生动活泼、风趣幽默,有的句子还富有地方特色,如“这太鸡贼呀!”“窝心脚窝死你”等。

    2.文章是如何表现齐白石精湛的艺术水平的,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表现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齐白石精湛的技艺。

    B. “沉吟半晌,一笔、二笔,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是正面描写他的画技高超。

    C. 描写徐悲鸿观画时的动作细节和内心独白,目的是以大师衬大师,更显齐老的技艺精湛。

    D. 写黄永玉、李可染的仰慕有助于烘托齐老的高超技艺,而写周恩来和老舍则与此无关。

    3.齐白石用白菜画换真白菜的行动以失败告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惟一的一个人了。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 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 月 7 日上午,2018 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 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 最高奖“雨果奖”的作者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我没想到,科 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边缘文学地带。当然我很高 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 疑是有益的。”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 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 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

    (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 2018 年 6 月 8 日消息)

    材料二

    国内科幻小说与国外主要差距

    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

    (表格来源于 2012  年 2 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三

    2011 年 11 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佳长篇小说金奖。调查显示,有 29.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 15 万册。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 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 21%和20%。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 选的科幻新作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国内 科幻文学领域的作者群体仍然狭小,长期坚持科幻创作的只有几十人而已,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

    刘慈欣连续 8 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王晋康的获奖次数更是高达 10 次,这一方面是实力所致,一方面也证明在科幻小说领域竞争对手不多。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最为受到读者青睐,且支持率超过其 他作者一倍以上,可见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或创作者仍未能够超越经典。《三 体》的成功虽然带动了科幻文学的关注度和出版,但“后三体时代”能否有和《三体》一样高品质的 新作出现至关重要。

    (摘编自 2012 年 2 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四

    如果从文学形式的完整程度来划分,科幻小说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称为点子阶段、故事阶段和文学阶段。文学是人学,根本要旨是把人写好。在前两个阶段中,人物只是传声筒,把男的换成 女的,老的换成年轻的,中国人换成外国人,作品照样成立。一直有作者问 ,写科幻时人文元素该占 多少,科学元素该占多少,这个问题本身就错误。既然是科幻,就必须有科学元素;既然是文学,就 必须有人文精神。在科幻创作中,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 现。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的人文主题,你不用科学构思也能够展现,它就不是好科幻。反过来,科学题 材也一定要展现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总之,今后科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科幻 点子、科幻故事进化到科幻文学,在科学构思上生长出人文精神。

    (摘编自《科普创作》2017 年第 3 期郑军《科幻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这对科幻小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幻小说。

    B. 虽然阅读电子版和纸质版科幻的读者占比相当,但仍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 想。

    C. 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

    D. 科幻小说本真上属于文学,文学是人学,所以科幻小说创作的根本要旨是把人物塑造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少读者因《三体》获奖才认识了作者刘慈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奖项的关注甚于作品 本身。

    B. 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题材、思路等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数量与作者 水平。

    C. 《三体》获奖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新高度,“后三体时代”中国科幻期待有同样高品质的新作出 现。

    D. 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一为题材一为主题,二者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相辅相成,并不对 立。

    3.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怎样发展我国的科幻文学?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翃,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翃至,言于众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必得容乃止。”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翃曰:“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勉许诺。翃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翃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翃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翃。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入拜京兆尹。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翃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B. 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C. 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D. 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兵家”指军事学著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 “天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 “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以后,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翃为官一处,奋发有为。赴容州任职时,王翃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次战斗就一举收复容州。

    B. 王翃屡经战阵,功勋卓著。王翃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 王翃为人机智,执法严明。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翃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 王翃忠于朝廷,忠于职守。泾原兵作乱时王翃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守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新唐书•王翃传》)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 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 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形象地写出女主人公对恋人朝思暮想、翘首以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3)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典故,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寒假,某中学的寒假推荐书目上出现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对此,学生们普遍很兴奋,认为“爸爸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拦着我们看武侠小说了”;一些家长表示很意外,“想当年,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武侠小说可是被视为闲书、禁书的”;老师们表示,“这是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华网则发文评论:闲书的“闲”里藏着阅读的真谛。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