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单选题 16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6 题
  1.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因CO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 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 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C. 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 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 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 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 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 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动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可知,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 人口数量增多

    B. 气候变化

    C. 森林破坏

    D. 围湖造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壳上升

    B. 砍伐植被

    C. 气候变化

    D. 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大气中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 二氧化碳深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作为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 16时至次日8时

    B. 6时至12时

    C. 8时至16时

    D. 18时至次日6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可知,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与①地相比,②地(   )

    A. 气温年较差较小

    B.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 昼长年变化较小

    D. 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3.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 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 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 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 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 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 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 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压:丙>丁>甲>乙

    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的各点的连线。读①②③④四幅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②图(北半球)中P地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 河流   B. 聚落   C. 耕地   D. 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 线路过长   B. 距城镇过远   C. 易受洪水威胁   D. 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 地形分布   B. 绿洲分布   C. 河流分布   D. 沙漠分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我国首条“水上公路”,建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会处的湖北省兴山县。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水上公路选线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旅游景点

    B. 避免侵占耕地

    C. 缩短线路长度

    D. 保护坡地生态

    2.为降低建设成本,以下自然要素对水上公路设计高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 地形

    B. 地质

    C. 水文

    D. 植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下题。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降幅超过升幅   B. 逐年上升

    C. 升高约2.1℃   D. 波动上升

    2.(小题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 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 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

    (4)近地面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 (填“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___。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什么________?

    (6)若④加大,对风速的影响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某山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形状呈______形,这样修建的目的是_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线延伸,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若无特殊需要,通常会把线路选建在________等地形部位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