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作文题 1 题,基础知识综合 1 题,选择题 3 题,名著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阅读《猫》中的一段话,完成下面问题。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biàn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biàn诉____________      虐待____________

    (2)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枣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B.学校组织火灾疏散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C.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的原因,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

    D.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B.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C.有人说,《西游记》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应该为了实现理想而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我们应从中获得启示。

    D.郭沫若著有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它被公认为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

    B.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三十岁、四十岁、六十岁。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像寡人、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垂询、尊君、贤侄、家慈、足下等是敬称,而“若屈伸呼吸”中的“若”则只是一般的第二人称代词。

    D.我们这学期学的《皇帝的新装》《女娲补天》《蚊子和狮子》等童话故事都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增长智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

    A.《西游记》共100回,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其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

    B.孙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后来悟空三岛求方,最终求得观音菩萨救活人参果树。

    C.唐僧在花果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收服沙僧,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去往西天取经,历经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D.有人评价它说“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如“尸魔三戏唐三藏”中就蕴含“不要被假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极真之理”。

    (2)填空题。

    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道:“……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选段中行者称罗刹为“嫂嫂”是因为:______;罗刹说的“寻你报仇”是因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2)《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词》(其一)中,诗人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潼关》中,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2)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3)为了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中外文学名著推荐活动。请你向他人推荐一部作品(本试卷中出现的《西游记》《猎人笔记》除外),并说明推荐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表露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亲友的思念。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B.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虽能表达思君的深情,但近体诗最忌讳词语的重复使用,这样写显得有点累赘。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数。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意暇甚                 (2)乃伪睡以俟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乃悟前狼假寐/乃杀而取其革

    C.犬阻之不使前也/犬又如前 D.而阴怀不测/而顷刻两毙

    3.翻译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4.两则故事中狼的形象有何共同点?作者对两狼又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共同点:_____;其中,甲文主要讥讽嘲笑_____,乙文主要揭露_____。

    5.(乙)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只羊其实怎样

    杨瑞霞

    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2)(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3.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

    ①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

    ②初听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不太理解。

    ③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那年月,尽管父母从早到晚辛勤劳作,日子还是过得非常紧巴。我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屋,每天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定首先光顾我的床头,毫不吝啬地将刺眼的阳光洒在我的床上。可那个时候,我一点都没有被阳光沐浴的快感。我一直想离开这个木屋。

    ④父母生养了我们姐弟三个。为了让我和哥哥能够上学,大姐早早就抛下她心爱的书包,和父母一起种地耕田,可是供我们兄弟二人读书的费用还是无法攒够。我初中毕业时,考取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我回家把喜讯告诉了父亲,原以为他会像我一样兴奋,谁知他却沉下了脸,默不作声。我无法读懂父亲的表情。哥哥刚刚高中毕业,高考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又找不到工作。几年来,我们兄弟已经把家里都榨得干瘪了。

    ⑤抽完一袋水烟,父亲干咳了一阵,差点喘不过气来。一会儿,他头也不抬地说:“还是读师范吧,读师范不用交学费。”我感觉得到,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东西哽在他的喉咙里。此前,我曾经跟父亲说过,我要读高中,考大学。当时,父亲只是说,看情况,尽力吧。我以为父亲答应让我读高中了。谁知道,在我尽力考上高中之后,他却说出这样的话。A我不说话,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后。父亲终于稍微把头抬起,可能是想看我是否已经走开。当我的目光与父亲相遇的一刹那,我惊呆了。我分明看到父亲的眼里满是泪水。一个从来不把困难当困难的汉子,竟然在自己儿子面前,流下了如此无助的泪水!B我再也说不出话

    ⑥开学的时候,我背着一只破旧的木箱,独自一人走进了师范学校的校门……

    ⑦四年的师范校园生活,父亲那盈满泪水的眼,始终在我的身后注视着我,促使我更加努力。不敢有一丁点马虎。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了。我充满信心地到县里报到。凭我的能力和成绩,是完全可以被安排在县城学校的。可等到分配方案下来的时候,我却被安置回村里的小学,被告知遵照的是生源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我原来真的是被安排在县城的,可又被别人顶替了,才有了那个堂而皇之的“原则”。

    ⑧想到大学梦的遥不可及,县城学校的工作又被人顶替,我悲伤至极,可又无可奈何。

    ⑨父亲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回就回吧,有什么不好呢?”稍顿一下,父亲又说:“该是你的,总是你的。”阳光穿过木屋的木篱缝隙射进来。父亲看着那一束束亮汪汪的阳光,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当时,我并不太在意父亲这句话。也听不懂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只觉得父亲在自欺欺人。

    ⑩在村里小学教书,虽然心有不甘,但想想父亲那么多年来勒紧裤带,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怨言,也就释然了。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父亲,对得起含辛茹苦养育我的人。我一心扑在教学上,简直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教学之余,我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梦想。上千个夜晚从未放弃灯下苦读。三年后,我终于通过自考捧回了沉甸甸的大学本科文凭,圆了我的大学梦。此时,父亲开朗的性格又回来了。每次我回到家,他都套有一搭没一搭地说:“找到你该去的地方了吗?”我听出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了,他是警告我、鞭策我,要我更加努力。

    ⑪因为工作出色,我被调到县初中任教。斗转星移,寒来暑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圆了他们的青春梦想,也成就了越来越优秀的自己。当我站在“省优秀教师”的领奖台上,台下掌声如潮水般响起……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苦难、挫折都在汗水的浇灌下开成了花朵。

    ⑫“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父亲的这句话,我现在觉得很有道理,我终于明白:阳光永远是最公平、最无私的。谁早起谁就早拥有;谁要是不愿睁开眼睛,谁的天就永远不会亮堂。

    (选自《读者文摘(大全集)》2016版,有删改)

    1.请概括并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2.请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我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屋,每天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定首先光顾我的床头,毫不吝啬地将刺眼的阳光洒在我的床上。

    3.请分析第⑤段中A、B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A我不说话。

    B我再也说不出话。

    4.请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