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2 题
  1.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 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 认为需要反对帝国主义

    C. 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 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 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A. 成立时间最早 B. 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一个新阶段 D. 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 否定其排外主义

    B. 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 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 全面赞扬与肯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7年4月,普京在一次公共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①美国今天仍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  

    ③这反映了今天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一超多强”

    ④美俄两国仍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 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 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 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 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罗马帝国极盛时,一个男性自由民娶一个女奴为妻又后悔了,将妻子“体”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该男子,那么法庭将。

    A. 进行调解

    B. 宣布体蒌无效

    C. 要求男子赔偿

    D. 不予理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 乙丙对,甲丁错

    B. 甲丙对,乙丁错

    C. 甲乙错,丙丁对

    D. 甲乙对,丙丁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 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中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外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遣唐使节来华   C. 海上丝路繁荣   D. 朝贡贸易推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即保护人为被保护人进行诉讼代理,这一制度后来发展为(   )

    A. 陪审制度   B. 审讯制度   C. 律师制度   D. 诉讼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对于1875年宪法中关于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B. 参议院通过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D. 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晚期,哪一选项中国家元首可根据宪法规定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或国会)  

    A. 美国、法国   B. 美国、英国   C. 美国、德国   D. 德国、法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中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

    A.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C. 大总统宣誓的照片   D. 五四运动的有关报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使五四运动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

    A. 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B.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C.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D. 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我国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 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 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

    C. 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 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C. 纲领有些地方是错误的

    D. 工人运动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宁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3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新”的具体表现。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维经斯基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革命分子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然后他又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并具体帮助陈独秀等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1921年,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其中一部分要在“二五”计划期间进行)。对于兴建这些项目,苏方不仅提供贷款,而且从资源勘探、厂址选择、技术设计、机器设备、建筑安装到人员培训、试车投产,都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中苏人民友谊史上光辉的一页。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1958年4月和7月,苏联领导人向我国提出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海军联合舰队的要求,企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我国的拒绝。1959年6月,苏联就片面地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际新技术的协定。1959年,赫鲁晓夫参加中国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他在与毛泽东会谈中,埋怨中国对台湾的武力政策给苏联“制造了困难”。希望中国公开表示不对台湾使用武力„„此后,苏联政府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并在中国的邻国策动反华活动,甚至公开诉诸武力,武装侵入我珍宝岛,制造流血事件。                           

    ——孙友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述评》  

    材料四: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请完成: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俄(苏)两国之间传统友谊的具体表现与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据材料三,指出中苏两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据材料四,指出目前中俄双边关系的特征,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13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样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

    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