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多选题 7 题,填空题 4 题,实验题 6 题,综合题 1 题,计算题 2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5 题
  1. 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 大于20cm

    B. 等于10cm

    C. 小于10cm

    D. 在10cm与20cm之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B. 人体感觉教室内舒适的温度值约为35℃

    C. 中学生做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4min D. 人正常行走时的速度约5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树荫下的光斑   B. 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白鸽在沙滩上形成影子   D. 白光通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A. 响度和音调   B. 响度和音色   C. 音调   D. 音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 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 冬天河水结“冰”

    D. 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是蝙蝠利用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

    B. 乙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说明声音的音色与振幅有关

    C. 丙图所示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 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图中,为平面镜,ON与垂直。AO为入射光线,入射角等于已知等于等于等于则反射光线的方向为

    A. ON   B. OB   C. OC   D. O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两条完全一样的裤子,一条挂在树荫下,一条挂在阳光下,如图所示主要可以用来探究

    A.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

    B.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C.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 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 10:21   B. 21:10   C. 10:51   D. 12:0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及其矫正的一组图片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是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铁运行时刻表,则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时间

    里程

    北京南

    始发

    08:00

    0分

    0

    济南西

    09:32

    09:34

    1小时32分

    406千米

    南京南

    11:46

    11:49

    3小时46分

    1023千米

    上海虹桥

    12:55

    终点

    4小时55分

    1318千米

    A. 里程是 1023km   B. 里程是 617km

    C. 平均速度约为   D. 准点运行时间是 2h 15mi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B. 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C.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 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三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

    A.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   B. 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2:3

    C.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2   D.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7 题
  1. 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A. 冰化成水   B. 雾的形成   C. 樟脑丸变小   D. 霜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有关物体运动过程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B. 图乙中,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 图丙中,人们看到的“鱼”是虚像

    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时,每隔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可能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质量大

    B. 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温度不足 ,这是因为加热时间过短

    C. 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 实验中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后杯内水还在沸腾,说明杯内的水一定在吸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吗?

    B. 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

    C. 用手机自拍时,像的大小与人到镜头的距离是否有关?

    D. 应该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

    50

    40

    30

    25

    20

    像距

    22

    24

    30

    38

    60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 当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当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远离凸透镜移动,像会逐渐变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他按照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

    A. 金属块的体积是

    B. 金属块的密度是

    C. 若小明实验时使用的50g砝码因生锈而质量变大则他测量的金属密度偏小

    D. 若某同学按照甲、丙、乙的顺序进行实验,则测出的金属密度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下表是某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0

    0

    0

    0

    0

    1

    2

    3

    4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照片,气泡从点A开始运动,频闪点B、C、D是每隔2秒拍摄的气泡位置,分析照片可知:

    (1)气泡在AD段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

    (2)气泡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3)该气泡在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气泡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丽同学研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关系,下图是她利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画出的质量随体积变化图象。请根据图象归纳出这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6 题
  1. 小明根据密度定义式ρ=得出:同种物质,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为了证明小明的说法是错的,小李做了如下的实验。请帮他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1)取一个铁块甲,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铁块甲的质量为m甲,记入表格;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0;

    (3)把铁块甲放入量筒中使其_____,读出量筒示数为V1,计算出铁块甲的密度ρ甲=_____,记入表格;(请用测量出的物理量表示铁块甲的密度ρ甲)

    (4)再取一个的铁块乙,使乙的质量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甲的质量,仿照测量铁块甲的步骤,得出乙的质量m乙,乙的密度ρ乙,记入表格。

    实验分析与结论:因为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所以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如图甲所示,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此实验现象表明了______。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______(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______?原因是什么? 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该选择______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至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蜡烛B就替代了蜡烛A的像。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红在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零。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端移动;

    (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______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接着他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靠近透镜,然后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水中的折射角r

    玻璃中的折射角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

    (3)当光线以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______(填“大”或“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请阅读比值定义法回答。

    比值定义法

    初中物理中,我们认识第一个物理概念就是速度v,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在引入速度时,教材首先提出一个很有意思问题,如何表示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呢?

    在体育比赛的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快步如飞,人们是怎么样知道谁运动的快一些呢?观众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大小,路程长的快”,而终点裁判采用方法是“相同路程看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快”。于是,问题来了,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我们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其实,综合刚才两者的比较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或者相同时间比路程,我们就有了思路:用或者的结果来表示运动的快慢,第一种就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这个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就越快。而第二种刚好相反,比值越小,物体运动就越快。我们教材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来定义速度,而第二种比值法其实也可以,就是不符合我们的认知习惯。

    这种用几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在物理学中就叫做比值定义法。

    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或基本运动特征,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例如我们用路程跟时间之比表示速度,但是这里速度却与S和t无关,只是用了来计算出速度的大小。我们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义密度,但密度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质量m和体积v的变化而变化。

    物理学中有两类物理量是非常适合利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的。一类是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密度、比热容c、热值q、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由物质或物体本身所决定。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比如:定义密度时,需要选择体积不同的物体同种物体,和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观测其质量的大小,采用比值就可以定义。另一类是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等。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比值定义法描述事物简单明了,在物理学中应用广泛。但不能将比值定义法的公式纯粹的数学化。在数学形式上用比例表示的式子,不一定就应用了比值定义法。如公式,只是数学形式上的比值,实际上不具备比值定义法的其它特点。所以不能把比值定义法与数学形式的比例简单的联系在一起。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值定义法是指用几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哪两类物理量适合利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

    ①______

    ②______

    (2)下列公式中属于比值定义法的是______

    A.m=ρV   B.V=m/ρ  C.ρ=m/V

    (3)下列关于密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对于不同的物质,质量m越大,密度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m越大,密度越大

    C.密度与体积V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一个质量为的塑料瓶,用它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kg,用它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2kg,求:

    (1)该塑料瓶的容积为多少?

    (2)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开挖隧道对行车有安全保障,对我国各地经济往来、经济发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横穿某大山的隧道长约2200m,开挖岩石大约,隧道建成后,翻越大山的行车时间缩短约1h,求:

    (1)若隧道岩石的密度为,打通隧道需搬运多少吨岩石?

    (2)在隧道的入口处,有如图所示的一块交通标识牌,一辆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至少是多少分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