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2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微信综合征

    刘七平

    阿辉百无聊赖地挤在地铁人流里,准确地说,是困在隐形的手机网络里。人们都在埋头把玩自己的手机,玩游戏、刷微信。阿辉的超薄手机没电了,要不然他会像往常一样,埋头关注微信朋友圈里的动态。

    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手机还是黑屏。他长舒了一口气。什么时候开始迷上微信,以至于每天不看微信就心里空落落的?阿辉自己也记不清了。

    走在复兴门换乘站的人流中,阿辉忽然决定去附近的大学室友阿鹏家蹭顿晚饭。阿辉想起微信里的一条段子:因为微信,朋友变成了网友,网友变成了朋友。阿辉苦笑了一声,细想起来,自己半年多没跟阿鹏见面了,平时两人只在微信上互动交流。

    阿辉敲开了阿鹏的房门,却见阿鹏一脸疲惫地开了门,眼眶泛红。

    “大哥你这是咋了?”阿辉一边往客厅走,一边关切地问。

    “没什么……”阿鹏在阿辉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问道,“你怎么想起来看我了?也不提前打声招呼……”

    “嗐,我的手机没电了。内人加班,所以我想来蹭嫂子做的美食。咦,我嫂子呢?”阿辉四周张望着。

    “她刚出去了……”阿鹏给阿辉倒了一杯水,转移了话题,“你最近咋样?忙不?”

    “我呀,瞎忙,老样子。”阿辉也转移了话题,“借你的充电器使使,我的充电器落家里了。”

    阿鹏起身从书房里拿来充电器,递给了阿辉。阿辉打开手机后,登陆了微信,津津有味地浏览着朋友圈里的最新动态。阿辉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一会儿点赞,一会儿分享转发,一会儿留言评论。

    “大哥你看这条,超搞笑!”说着,阿辉把手机递给了阿鹏。

    阿鹏探头瞅了一眼,兴致不高地说:“我看过这个,没啥意思。”

    阿辉看了阿鹏一眼,这才察觉他的心情不太好。

    阿辉放下手机,一追问才知道阿鹏和媳妇吵架了。祸根竟是微信。自从阿鹏最近迷上微信后,每天回家后一有空就刷微信,话比从前少了,跟媳妇几乎没什么交流。以前两人经常一起看电视,或者出门遛弯,家长里短,其乐融融。赶上今天媳妇上班累,心情不好,就和阿鹏拌嘴吵起来了。

    阿辉有些难为情,劝慰了阿鹏一番。阿鹏领着阿辉来到楼下的一家饭馆,聊了很多知心话。聊到动情处,两人都唏嘘不已。

    “面对面聊聊天,挺好,久违的感觉啊。”阿辉一边给两人的杯子里添酒,一边感慨道。

    “是啊。来,再干一杯,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阿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时,阿辉媳妇打来电话,说已经到家门口了,发现没带钥匙。阿辉挂了电话,与阿鹏匆匆道别。

    赶回家中后,阿辉跟媳妇说起阿鹏吵架的事,媳妇愤慨地说:“微信就是害了不少人,包括你,每天睡觉前抱着个手机看些没用的东西。依我看,微信比女人更有魅力,你干脆跟手机一起过日子算了。”阿辉连忙放下手机,哈腰赔不是。

    临睡前,阿辉趁媳妇洗漱的空隙,还是忍不住偷偷登陆了微信。通讯录显示有一条未验证消息,竟是父亲的手机号发来的。父亲年初刚学会发短信,如今怎么用上微信了?阿辉迟疑一下,验证通过了。

    不一会儿,阿辉收到父亲发来的一条微信语音:儿啊,我刚跟邻居小张学会用微信了,还不太熟练。他说经常在朋友圈里跟你交流,说城里年轻人都好玩微信。有了微信,以后我就不用专门等你的电话了。最近都挺好吧?

    阿辉愣坐在床头,眼眶不禁湿了。他快一个月没给父亲打电话了,此刻心里愧疚不已。他马上拨通了父亲的手机:“爸,您还没睡呢?”

    “没,我不困。你收到我发的微信了吗?”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激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咳嗽声。

    “收到了。爸,您的哮喘又犯了?”阿辉关切地问。

    “我没事,老毛病了,别担心我。你以后每天在朋友圈里说点工作、生活的事吧,我会经常关注你。”电话那头又传来一阵刺耳的咳嗽声。

    “爸,我会经常更新朋友圈的……不,我会经常给您打电话……”阿辉没说几句,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山东文学》2015年第6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中的阿鹏也是“微信综合症”患者,本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因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家庭出现危机。

    B.本文擅长以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阿辉对微信的依赖以及微俏对人的毒害。

    C.本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阿鹏与阿辉在喝酒时的一句“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道出了现代人生存的误区以及回归真实后的发自内心的感慨。

    D.文中阿辉的父亲没有落伍于时代,也跟邻居小张学会使用微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和儿子交流,不用再等电话。真诚朴实的父爱令人动容。

    E.本文源自生活,极具典型性。阿辉们的生活状态是一部分现代人生活的缩影,生活在随形的手机网络里,生活在缺乏温情的虚幻世界中。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本篇小说构思极有特色,请概括本文在情节安排、表现主题上体现出的构思特点。

    (4)本篇的标题为“微信综合征”,有人建议改为“莫让亲情等待”,你是否同意这一改法?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21世纪,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这些问题的产生,实质上正是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的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经济发展,技术化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的防卫底线。在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互渗生成进程中,一个民族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这里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第一,世界语境中的“自我”在“他者”的对比下应更加彰显突出;第二,世界化的语境,并不意味着消泯“自我”,相反它是不同文化身份的参与交流。

    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始终是中国文化念兹于心的恐惧。新时期著名诗人于坚深有同感:“对汉语诗人来说,英语乃是一种网络语言,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它引导的是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但诗歌需要汉语来引领。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使它成为诗性语言,它有效地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记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于坚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地的失真”。

    网络时代语言的书写形式是键盘操作。这种键盘书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同时也是销蚀和改变我们语言的重要因素。网络时代的键盘书写,天生是为拉丁字母准备的。虽然汉语以其技术性的处理,走进了网络这个门槛,但它已把中国语文的性灵挥洒转化为一种机械智能的操作。这是一种拒绝汉语思维和汉语人文特性的写作方式。时下,这种书写形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语文教育。

    此外,网络时代的汉语文本还在不断地卡通化、图像化。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所取代。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字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但必须指出,图像只是一种普及的诠释文本的幼稚方式。一方面,图像以一种画面的定格圈定、凝固了读者想象,这无疑是对读者想象能力的限定和剥夺;另一方面,当读者一旦把对图像的阅读当成主要的阅读方式之后,就会因为读图的轻松放弃了文字书面的阅读,从而依赖于读图。文字的阅读更具有模糊性、丰富性与包容性,它提供的是因人而异的有多种可能的个性化阐释,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的阅读带给读者的是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对于读者来说,书面文本具有一种开放的、多方面满足其文化阐释与品评兴趣的价值属性。

    “现代人的自我认识与现代中国人的民族自我认同的危机:不要现代性,殖民;要实现现代性,也‘殖民’——两难”(张志扬)。在这个“两难”的语境里,该如何应对挑战?我们当然不会因噎废食。

    (节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的一项是(   )

    A. 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后产生了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这正体现了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

    B. 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面临“文化身份”缺失的问题。英语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和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对汉语,甚至对汉语诗歌创作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C. 网络时代以键盘操作为主的语言书写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同时也正在销蚀和改变着我们的语言。

    D. 汉语文本不断卡通化、图像化,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取代。这将会限定和剥夺读者的想象能力与个性化阐释。

    2.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文化渗透过程中首先受到冲击的部分,也是最后的防卫底线。这主要是由经济的发展,技术化的推进和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造成的。

    B. 汉语要融入世界的文明之中,就要在与其他语言的对比中更加突出自己民族的语言特点,要尽量避免异族语言的渗透和彼此之间的交流。

    C. 根据于坚的观点,在21世纪,如果能够保持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诗性特征,就能够成为克隆世界的普通话,进而引导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

    D. 汉语正处于“两难”境地:不参与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会失去很多机会,因落后而被殖民;参与进去,文化的自我个性也有可能被全球化语境吞噬。

    3.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地的失真”。

    B.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键盘书写,汉语以其技术性的处理,走进了网络这个门槛,但它已经把中国语文的性灵挥洒转化为一种机械智能的操作,从而成为一种拒绝汉语思维和汉语人文特性的写作方式。

    C. 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能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文字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因此人们一旦开始阅读图像,就会被它吸引,从而放弃文字书面的阅读,产生依赖性。

    D.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是文字阅读更具有模糊性、丰富性与包容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爱好进行多种个性化的阐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任何人,都不能独自一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能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而不妨碍别人的生存,___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都要有,___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遣  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 “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 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E. 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 ⑤③①④②   B. ⑤①③②④   C. ④②⑤①③   D. ④⑤①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 从亚锦赛的溃不成军到斯坦科维奇杯的屡遭绝杀,中国男篮最近的表现实难恭维,而教练郭士强的帅位也是风雨飘摇。

    C. “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味深长,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职业取向下,基层和中小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却难以寻觅;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又聚集大城市,僧多粥少。

    B. 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首相安倍晋三的表现令人侧目。他在讲话中回避就日本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伤害作出反省,并在20年来首次没有发表“永不再战”誓言。

    C. 《伏尔加船夫曲》被这位歌唱家宽广的音域演绎得如此深沉壮丽,激发出国家大剧院中座无虚席的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D.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过去中国大部分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廉节好礼多归之。至于行功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复持去,更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B. 久之,汉王之患:担忧

    C. 行功邑,重之爵:封爵

    D. 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捐:捐献

    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 善,陈孺子为宰臣壮也,犹不如人

    B. 士之廉节好礼多归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 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不如善遇之

    D. 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3.(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2分)(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4.(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5.(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译: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2分)

    译: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 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谈嘱托司马迁任太史继而能完成其所欲论著时说“且夫孝_____________,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对“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