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5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综合性学习。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据报载,2013年全国就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中小学生10岁以前触屏、触网的占到了61%,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上网,上网目的主要是学习、聊天交友和玩网游。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发微信、欣赏影视剧,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要学外语,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软件帮你翻译、帮你发音,还能智能的记住你的错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影响的同时,将一些负面影响带给了青少年。在我国现有网民中,有78%的网民是青少年,很多人患上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成瘾症,患这种病的人在心理上对网络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不能自拔,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诱发多种违法犯罪。据报道,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为学校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为办好此次活动,学校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出两个。

    ①举办“网上健康行”知识讲座。

    ②举行“绿色上网,健康成长”主题辩论会。

          

          

    (3)请你以校长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两点上网的要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原来你离我那样近》,完成下面小题。

    原来你离我那样近

    安宁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当民工,风餐露宿。每个月领了钱,父亲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

    ③她知道自己在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那些总能收到父母寄来的包裹或是打来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呼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一股脑儿展示给她;或者听他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羞涩无比。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同在北京,却好像远在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父母什么时候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应该是借了别人的手机。他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及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下“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刺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与她不会有相见的机会,除非回家。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一种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便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她完成了所有工作打算回到座位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跑去围观,发现穿着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地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的民工,一哄而上,试图反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干活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门卫拉着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的女儿,试图混进去看。门卫当然识破了他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暗了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觉得似乎被一根钉子给钉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⑧最终,在人群的拥挤里,她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她的泪水终于哗哗流了下来。

    ⑨从没有想到,父亲离她如此地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她的名字。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

    (有删节)

    1.结合语境,分析文段③中加点词语“模棱两可”暗示出“她”怎样的心理。

    2.第⑤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先找出与第⑨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再结合文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4.通读文章,谈谈你对“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一句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倾听草木的呼吸》,完成下面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⑴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⑶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我看见神的目光,隐在树林、云端、风里,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草木是他的孩子,他赋予它们父亲一样的深爱。

    ⑷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⑸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⑹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是绿的,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地,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⑺这让我想到林清玄的《花燃柳卧》:“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先生借花柳言说事理,一“燃”一“卧”,摹其各异风姿,突出彼此的默然衬托。无意褒扬谁,也无意贬斥谁,只说:大家只愿当鲜花,无人当陪衬的绿柳,但季节过去,怒放过的花被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只余下旁边不起眼的柳树风貌展;再美的荷花,没有绿柳陪衬,恐怕也黯然失色了。

    ⑻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⑼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⑽这个春天,繁华落尽的背景上,我又看到了生命的沧桑。这沧桑活着,活在树上,也活在树外,活在每一朵落蕊的香。它接纳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不失真纯,它铺展风雨人生中的每一个场景而不暗光泽,它储藏人性本初的每一种善恶而不冷阳光。

    ⑾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⑿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和鸟鸣,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⒀但日子太快,悄然远去,不再回来。当我欣喜于花树的尽情绽放时,花儿已在凋谢的过程里。在微观的世界里,事物有自身的可逆性,但宏观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没有可逆性。这是科学与现实的悖逆。所以,在这个质量与能量守恒的社会里,人类惟一可以选择的能力,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主体,要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但凡人间百味,棱角相触,枝节相依,倘得彼此滋润,则柔软圆融,自成天地。我们一定得反观自我,思考一条洁净出路:究竟该怎样经验好自己的生存圈子,并与别的圈子共存荣,彼此滋生、促进、助长,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一个相对独立于外部的世界,一个灵魂的牧场,沉下心来,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心,让生命安立,让世界安生。

    ⒁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⒂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1.从文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

    2.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⑹段。

    3.文章第⑵段写道:“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通读全文,分析主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作者鲁迅。文章描述了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医学教师藤野先生对“我”的关怀和“我”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C.新闻(消息)文体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倒金字塔结构式”是其最大的结构特点。

    D.《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脸颊(jiá)  荒谬(miù)  溃退 (kuì)    要塞(sài)

    B.濒临(bīn)   瞥见(piē)  翘首 (qiáo)   胆怯(qiè)

    C.婆娑(suō)   俯瞰(kàn)   诘责(jié)   差使(chāi)

    D.蹒跚(mán)   举箸(zhù)  寒噤(jìn)     踌躇(chóu)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凋谢  诚惶诚恐  荡然无存  坦荡如底

    B.燥热  眼花缭乱  名符其实  正襟危坐

    C.劳碌  殚精竭虑  抑扬顿挫  振聋发聩

    D.仲裁  锐不可挡  筋疲力尽  丰功伟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B.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周道如砥,高楼林立。

    C.小林学习上不耻下问,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向老师请教。

    D.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令听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 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⑴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⑵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⑶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⑷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⑸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⑹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⑺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⑻《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如水、空明澄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走进名著。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语段一:有一次,A曾经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有时候甚至靠行乞。有一次他几天不吃饭,只吃些硬豆和水——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我记得有一、二次当A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在那次暴动中他的省里有几个饥饿的农民因到衙门要粮而被砍了头。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他曾经亲眼看到A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的。

    语段二:小小的窑洞里非常热,他却把身子向床上一躺,脱下了裤子,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二十分钟——偶然只有林彪插口问他一些日期和人名,而A都是一概知道的。他随便的习惯和他完全不在乎个人外表这一点相一致,虽然他完全有条件可以打扮得同巧克力糖果匣上的将军和《中国名人录》中的政治家照片一样。

    (1)两个文段都选自《         》。

    (2)根据语段,请判断A是谁?选文中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该作品中,你还知道哪位坚定的共产党人?请结合事迹谈谈对他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略无阙处   阙: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3)晓雾将歇   歇: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两篇文章都是写山水之美文,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材料一)4月28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这场“长城脚下的世园会”,以植物为媒介,以园艺为信使,向世界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材料二)会徽 (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在北京举行。长城脚下,妫水河畔,荟萃世界园艺精华的“百园之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经历162天的精彩后,于10月9日晚落下帷幕。“奇花异草”汇聚的美丽花园、独具特色的园艺文化、精彩纷呈的人文艺术交流……这场迄今为止展出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共迎来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近千万人次参观,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难忘的“世园记忆”。这场国际园艺盛会累计接待入园游客934万人次。

    ⑴此次世园会会徽名为“长城之花”,请仔细观察,解读其设计的巧妙之处。

    ⑵为(材料三)拟写新闻标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在方格纸上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要求:①叙述中有1-2处精要的景物描写。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