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基础知识综合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句中加点的“悄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亮点,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神奇的御寒术

    李小天

    ①才刚刚立冬,天气就骤然转冷。气象学家预测,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的冬天可能会被冻哭。所以有些人早就穿好秋裤、裹紧棉衣,打算待在暖气房里宅过一冬了。可没有暖气没有秋裤没有暖宝宝甚至没有现代防寒建筑的古人们,怎么挨过冰天雪地的冬季呢?殊不知,在与冷空气作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勤劳勇敢的中国古代人民研制出诸多神奇的御寒术。

    ②在建筑方面,古代的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以便依靠日照采光取暖,而且房屋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有利于保暖。在汉朝,更有以花椒和泥涂壁来增强保暖效果的方式。这时候的皇宫出现了“温室”与“椒房”。“(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温室即指汉武帝时修建的温室殿。温室殿里,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花椒因其驱寒祛湿的功效,成为冬季取暖的主要用品,在汉代,更有宫殿名为椒房殿。

    ③除了注重房屋建筑,古人们也使用火炉、火盆及类似于暖水袋的“汤婆子”来焐手焐脚暖被窝。盛唐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帝王、贵宦冬日的取暖方式:“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到了宋朝,烧炭取暖更为普及,宋史里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繇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薪以斤计一千七百一十三万,炭以秤计一百万”。电视剧《甄嬛传》里的贵妃寝宫里总会点着带有香气的薰笼,无疑是清朝贵族们的“取暖神器”。

    ④除此之外,古代房屋中的取暖设施还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火塘是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集炊事与取暖于一体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有助于燃烧,又能阻挡冷风穿堂而过。火塘在半坡、姜寨等人类遗址的原始房屋中就已出现,历史尤为悠久。考古工作者们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还发现三座壁炉,炉膛为覆瓮形,可使热焰在膛内有充分回旋的余地,炉顶为“入”字形,有较大的散热面积;秦长乐宫遗址也曾发现使用火墙取暖,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来取暖。

    ⑤造纸术出现后,古人还会身着“纸衣”御寒,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揉皱之后不但耐穿,还可以抵挡风寒,透气性也相对较好,加上造价便宜,简直是贫民士子出门必备首选之物。

    ⑥此外,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记载。对于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而言,冬天是一个可以偷闲的时间,老百姓常常会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聊天,尽享天伦之乐。而北方少数民族则是围坐在火炕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婆、孩子、热炕头”。

    ⑦在唐宋时期,由于诗词的发展鼎盛,大多数的诗人士子们也会围炉夜话,不过他们更多地会吟诗作对,这种喜好一直到清朝仍然流行于文人雅士之间。有时这种聚会还要安排赏雪、探梅的主题,雅趣十足。

    ⑧看完古人的御寒术,会发现那才不是一个“取暖基本靠抖”的时代。果然,追求保暖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火塘历史悠久,是一种集炊事与取暖于一体的设施。

    B.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研制出的御寒术形式多样。

    C.围炉夜话,吟诗作对是古代人的御寒方式之一。

    D.因为花椒有驱寒祛湿的功效,所以古人用其和泥涂壁来保暖。

    (2)第⑤段中“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一句,去掉“一般”,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阅读全文,说说文中介绍了古代几种御寒术?

    (4)通读全文,说说对“追求保暖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中的“书”和《与朱元思书》中的“书”都是指古代的书信。

    B.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

    C.《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之情。

    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怀着悲痛心情写下的回忆性文章,全文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概括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王绩《野望》)

    (2)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曹操《龟虽寿》)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记承天寺夜游》)

    (4)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岂不罹凝寒?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7)柴门何萧条,_____。(曹植《梁甫行》)

    (8)《黄鹤楼》中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写出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9)《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与《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甲    (A.曲折 B.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乙    (A.从容不迫 B.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阿①    (A.ā  B.ē)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不是异常显hè ②    (A.赫   B.焃)的家世。或不是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慢行为,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1)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根据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修改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属国”是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B.颈联描写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感强。

    C.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交代了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关未能遇上都护。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不可多得的边塞诗之名作。

    (2)请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作简要赏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③不售:不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

    ③或好作诗古文(_____)

    ④恐因愤激之久(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数字经济常被称作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7.51亿,居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的比重达到30.3%;2016年网络零售年均增长30%,中国电商交易额全球占比超40%,达到26万亿元;过去5年间,中国互联网消费复合增长率32%,排名世界第一。

    (材料二)数字经济改变了什么?

    (材料三)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202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无缝覆盖,届时海陆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体系将更加完善。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商交易规模38万亿,信息消费6万亿。未来5年分享经济平均速度40%,2020年分享经济占GDP的比重10%,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亮点。(摘自新华网)

    1.下列表述,不符合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B.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业态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到2025年,中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

    D.到2020年,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将比2016年增长12万亿,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

    2.结合材料一三,简述材料二所传达的主要信息。

    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毛泽东与1927年9月9日在湖南湘潭组织了“秋收起义”,并制定了五个行动纲领。_____

    (2)长征途中,刘伯承与彝族的高级酋长歃血为盟,使红军安全地通过了“白彝”与“黑彝”的独立居住区域。_____

    (3)朱德的天性极端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他喜欢和一般战士一起生活,跟他们时常谈话。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作答。

    彭德怀看见我在注视他,就俏皮地说:“那个新来的是一个有名的‘赤匪’,你认识他吗?”那个新来的将官,听了这话,立刻笑起来,面孔有点发红,很天真的,一开口露出了唇齿间的一个窟窿,这窟窿应该是两个门牙占据的地方。

    这个“赤匪”是谁?他的门牙是怎么脱落的?请简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踩着童年的尾巴,走过慢懂的初一,渐渐遗忘美丽的童活;初二,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开始迎接人生的风吹雨打。我们唱着青春的歌谣,在不断的反思中悄悄长大。青春无限美好,有追求有梦想有欢乐有激情,但也有叛递、迷茫、冲动、鲁莽……头回首往事,你是否为曾经的不谙世事感到后悔自责、愧疚。请以“我不该这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