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外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2 题
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pián)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竟胜而得快乐。

    B.历史眷(quàn)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C.人啊,请不要轻觑(qù)了事业对精神的儒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

    D.优雅风度不是矫(jiǎo)揉造作,不是附庸风雅,更不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五十五载斗转星移,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务林人,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抽丝剥茧,埋头苦干,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他们植绿荒原、久久为功,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书写了这段绿色传奇。

    A.抽丝剥茧 B.埋头苦干 C.持之以恒 D.书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B.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影响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C.抗战时期的艾青内容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又大气。

    D.只有守住底线,相关互联网企业就能把握好科技创新的风口,站在社会发展的潮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②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花。

    ③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来了。

    ④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中的水汽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

    ⑤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

    A.①②⑤③④ B.②⑤④③① C.②①⑤③④ D.①②④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同节气合一的节日。

    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常用“桑梓”指代家乡。

    C.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称自己的见解为拙见,请别人指导说请赐教。

    D.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一句点明了当时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节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摩船长和保尔都曾为了苏维埃英勇奋战身负重伤,都是捍卫自由、追求正义的斗士。

    B.《琐记》看似在冷静叙述衍太太对自家儿子狠,对别家孩子好,实则讽刺她自私阴险。

    C.“义”贯穿《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都是因为“义”。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两个部分,先描写国内战争,后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运用。

    某校拟开展以“寻访家乡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名人)请从下列诗句选出浏阳历史名人谭嗣同的作品(  )

    A.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B.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渐思浙。

    C.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D.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探寻红色)浏阳是一块红色沃土。学校决定开展“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动。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项符合主题的活动。

    示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演讲比赛

    (3)(宣传特产)选择浏阳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20字以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填写。

    “酒”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钟情的一个传统意象。有人以酒激壮志,抒豪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①“________”,苏轼于中秋夜②“________”(《水调歌头》),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③“________”;有人以酒寄乡思,说失意,范仲淹④“________”(《渔家傲·秋思》),李白则面对⑤“________”(《行路难》其一)仍感慨“行路难”。(温馨提示:以上均默写该诗词中含“酒”字的诗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请从这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结合读过的名著,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文阅读。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全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境界宏阔,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境界更高远。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流露孤苦无依的悲伤。

    D.尾联“凭轩涕泗流”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所蕴含的情感一致。

    E.写景句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将杜甫的《登岳阳楼》与范仲淹《岳阳楼记》比较,杜诗和范文的借景抒怀,哪个给你的触动更大?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①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①庋(guǐ):放置、保存。②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③素蟫(yín):指蛀食书籍的银白色蠹虫。素,白色。④灰丝:指虫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必高束焉/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姑俟异日观/俟其欢悦(《送东阳马生序》) D.故有所览/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B.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C.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D.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虚线的句子。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认真研读文本。思考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有何相似之处。宋濂和袁枚两位大学问家的求学经历和性格各有什么共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说明文阅读。

    青出于蓝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于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劝学》,后人也常用由此衍生出的成语“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者后人超过前人。可是,从科学角度探究,你知道“青出于蓝”的本义吗?

    ②在荀子那个时代,“蓝”指的是以菘蓝草为代表的蓝草植物,可作染料;“青”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颜色“蓝色”,是从蓝草中提炼而成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中国古代用的染料,大都来自于植物、动物以及天然矿物,而植物染料最为普遍。古人将染料原色分为青、赤、黄、白、黑,称之为“五色”。其中的青色染料,就是从菘蓝、蓼蓝草等植物中提取的靛蓝染料。

    ③以菘蓝草为代表的植物,虽然被我们称之为“蓝草”,但是它们的花却颜色各异,或紫红色,或艳黄色……其叶子则呈绿色。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它们与蓝色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其实这些植物能作为染料原料的,是它们的叶子。这些植物的叶子中有种叫做靛甙的物质,含有这种物质的绿叶经过发酵后,会与糖化酶或碱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羟基吲哚酚。经过处理后生成的无色羟基吲哚酚,发生氧化作用,再发生缩合反应,最终生成了一种蓝色的沉淀物,这就是植物染料——靛蓝。古人最初通过简易的发酵,然后用石灰来水解大量发酵后的菘蓝叶子,才能提取到少量的靛蓝染料。明代以后,蓼蓝等植物被大规模用作靛蓝的原料。后来发明了酒糟发酵法,进一步提高了植物染料的产量。

    ④几千年来,靛蓝作为染料普遍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今天,这种植物染料在很多地方的工艺品制作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甲)蓝草中制取到的靛蓝产品除用于染色外,也可药用。靛蓝产品含有多种成分,当其中的靛蓝成分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后,也就成了一味中药——青黛。青黛性寒、味咸,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功效,主要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咽痛口疮,还可治疗小儿惊痛、蛇虫咬伤等。

    ⑤中国的靛蓝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口到西亚,并流传到了欧洲,向东则传到了日本。在化学合成靛蓝染料出现以前,中国的靛蓝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享有盛名。(乙)1897年,德国化学家拜耳通过化学方法成功合成出的化学靛蓝染料,以原料充足、生产简便、纯度高、易贮运、使用方便等优点后来居上,迅速普及开来,使我国这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植物靛蓝染料黯然失色,逐渐走向了衰落。

    ⑥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注意到有机染料工业带来的诸多弊端。合成靛蓝染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化工原料会导致工人急性或慢性中毒,对周边人群的呼吸道、中枢神经及肝脏也有一定的伤害。同时,工业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痛定思痛之余,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低毒性的天然染料,植物染料又一次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与肯定,它也恰逢其时地再次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魅力,重获新生。

    1.下列对第⑤⑥两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的靛蓝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享有盛名。

    B.化学靛蓝染料的出现曾经使植物靛蓝染料黯然失色。

    C.合成靛蓝染料生产过程中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D.人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意到有机染料工业带来的诸多弊端。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青出于蓝”,对“青出于蓝”的文学与科学意义进行了生动说明。

    B.第②段采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青出于蓝”的本义。

    C.第③段中加点的“大量、少量”两词,说明了古人最初提取靛蓝染料时,产量很低。

    D.第③-⑥段依次介绍了靛蓝染料的提取方法、靛蓝的功用、中国靛蓝染料的兴衰。

    3.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甲)(乙)中的哪一处?请具体闸述理由。

    浙江温州苍南一带就是利用靛蓝来制作“夹缬”而颇负盛名。其他地区的苗、瑶、侗、金等少数民族,至今也仍然在用蓼蓝所制取的靛蓝,通过扎染、蜡染等方法来加工民族工艺品,展现出了靛蓝无可替代的魅力。

    (注)①夹缬(xié):用雕版夹染印花技术制成的锦、绢等丝织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

    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如云南发现的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的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宇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有删改,摘编自朱万曙《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先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说,然后指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C.目前,对清华简文字的识读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中一些文字还有待破解。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主体部分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加以论证,逻辑严密。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请简要概括。

    3.文中第三段举三个例子论述观点,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的?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记叙文阅读。

    种子的意义

    ①“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认识钟扬的人都会引述他生前常说的这句话,这也成为他53岁生命的一个注脚。

    ②钟扬,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岁到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工作,33岁任副所长(副厅级),36岁放弃副所长职位到复旦做一名普通教授,次年援藏。16年里,跋涉50多万公里,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到处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

    ③一所名校的知名教授,为何放弃高大上的科研,不远千里奔赴西藏?“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是抱着崇高使命来的。青藏高原是国家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但由于环境恶劣,这个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从来没有被盘点过。钟扬想把这个最大的生物“基因库”真正建立起来,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

    ④在艰险的考察路上,没有旅店,就裹着大衣睡在车上;每逢大雨、冰雹天就躲在山窝子里;他们的车曾被山上滚下的巨石砸中,曾抛锚在荒原在高原多次……17种高原反应,钟扬一个不落的全部出现过,但他从来不说,永远是“我没事”,然后把氧气袋让给比他更年轻的学生。有一次去阿里,七天没有吃过一顿热饭,靠干饼、火腿肠、榨菜度过。一路上,他喘气非常严重,学生劝他多休息,他说:“你们爬得动,我就爬得动。”

    ⑤16年里,在钟扬和他的团队地毯式的搜寻中,他们收集了1000余个物种、4000多个标本、4000多万颗种子,彻底填补了世界种子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采集的高原香柏已提取出抗癌成分;追踪数年,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

    ⑥去世前两年,在经历了一次脑溢血后,医生告诫他必须马上终止援藏。他说:“我戒酒可以,但是戒不掉西藏。”

    ⑦藏波罗花是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米的沙石地上的一种高山植物,喜光、耐寒、耐贫瘠,它们几乎贴地而生,但一钻出地面,就全情投入,迫不及待地盛放。除了可供观赏,它的根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人们说,钟扬就是一株藏波罗花。

    ⑧种子终会生根发芽。更让钟扬高兴的是,他在西藏大学播下了“另一类种子”。不舍得给自己多花一分钱的他,个人出资组织了80多名藏大学生赴上海学习,鼓励藏大老师申报国家级项目。这些年,自掏腰包给藏大师生的扶持,加起来至少几十万。钟扬深知,西藏这个地方,资源丰富,研究人员却很少,因此,人才培养势在必行,特别是藏族学生的培养尤其重要。藏族学生起的作用,是其他人所达不到的。在他眼里,藏族学生是西藏地区科学研究中留得下、靠得住、用得上的生力军。他鼓励藏族学生读研究生、博士。那些基础薄弱、研究没有方向的学生,他最终都会收到自己名下,一个个谈心、指导,这些学生后来都能顺利毕业。援藏16年,钟扬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并帮助西藏大学建立了植物学研究的“地方队”,在进化生物学领域与日本、欧美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西藏大学也拿到了第一个生物学自然科学基金。

    ⑨忙碌的科研、教学之余,钟扬对大众科普教育事业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先后出版了《基因计算》等科普著作、译著九部,录制了“植物家族历险记”“种子方舟”等科普教育节目。17年来,钟扬总是时不时出现在上海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有时是评审专家,有时是科学顾问,有时是科普活动的主讲人……不管多忙,只要找他,他基本有求必应。

    ⑩“5·18博物馆日”,原来的专家来不了,他就来救场。从西藏回来,凌晨三点多飞机才到,上午9点他就拖着拉杆箱准时出现在会议室里。他不问这个活动观众水平怎样,小学生还是大学生,20人还是200人,这些他都不在意。他还改变博物馆解说词,要让孩子们乐看爱听:“自然界中,任何一对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都堪比一场激烈的军备竞赛……试想,追赶你的是一位百米飞人,除了拼尽全力奔跑之外,你还有其他逃脱招数吗……还是去看看非洲大草原上迅猛的猎豹和敏捷的羚羊吧……”

    ⑪有人问钟扬:“你堂堂一个大学教授,干嘛花这么多时间来给小朋友做科普?”钟扬回答:“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是要从小培养的。现在让他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

    ⑫2017年9月25日凌晨5点多,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的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⑬钟扬去世后,他的学生说“钟扬老师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支柱。开始我每次上理学院三层楼梯的时候,都不敢抬头看墙上,因为墙上挂着老师的照片。但是现在,每次上那个楼梯,我就告诉自己,我今天干了什么,我下一步要干什么,老师永远在那里看着我们。”

    ⑭在他的宿舍里,人们看到了几条牛仔裤,那几乎是送给拾荒者都会遭到嫌弃的。其中一条是钟扬花29元在地摊上买来的,一直在穿。裤裆处补缀着密密麻麻的补丁,而且都经过不止一次的缝补,两腿中间磨出了泛白的布料经纬,膝盖处是彻底撕裂的大洞。这些裤子诚实地记录了它们主人生前的辛苦和美德,记录了他的行动和工作时的状态——长时间地走着、蹲着、跪着或者坐着,在高原嶙峋的岩石上,在支离的浅草和荒滩上。

    ⑮“100年以后,我肯定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是我们的种子还在,它会告诉我们的后代有关生命的故事。”

    ⑯2018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钟扬的颁奖词是“立心天地厚”: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1.文中的“种子”及其“意义”都有丰富的内涵。阅读文章,完成表格。

    种子

    意义

    植物的种子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使人们对科学感兴趣,热爱科学研究

    2.自选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句子。

    裤裆处补缀着密密麻麻的补丁,而且都经过不止一次的缝补,两腿中间磨出了泛白的布料经纬,膝盖处是彻底撕裂的大洞。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运用议论笔法,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钟扬一生的重要经历,写作技法相当高妙。

    B.第④段写到考察路上的艰险,属于环境描写,描写了高原环境的险恶,衬托考察过程的艰辛和考察成果的珍贵,同时表现了钟扬不畏艰险、以身作则、关爱学生的崇高精神。

    C.第⑤段多处列举数据,具体展现了钟扬和其团队的工作成果。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是钟扬及其团队十多年的艰辛付出,无怨无悔。

    D.第⑬段引述钟扬学生的语言,从侧面体现出钟扬对学生的影响之深。

    E.①③⑮等段多次引述钟扬的原话,展现了钟扬的真实想法,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表现了钟扬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同时使行文起伏多变,结构上更加紧凑集中。

    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们把钟扬称作“藏波罗花”的原因。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探究“钟扬精神”的主要内涵,并写出探究结果。

    (链接材料)2018年3月29日,中宣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的称号。“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时代楷模事迹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响广泛深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语文老师让同学们每天练字10分钟,个别同学对此有些想法,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很快就要到来,键盘输入必将代替手写,这练字的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自己练字的心得,也可参考以下温馨提示,说说你的见解。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楚;(2)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温馨提示:

    (1)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心若定,何事不可为。

    (2)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有书卷气。——清·蒋骥《传神秘要》

    (3)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重,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颐园画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