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题文)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 井田制的确立

    C. 均田制的实行   D.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

    A. 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成就

    B. 表明那时候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

    C. 说明“大跃进”时期农民生活非常富裕

    D. 违背客观规律,是不切实际的浮夸表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中提到“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这主要缘于英国

    A. 已成为“日不落”帝国

    B.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增强

    C. 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

    D. 最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列宁全集》记载:“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与材料中“改良、渐进的方式”相符合的措施是

    A.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B.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表明

    A. 反全球化已成为各国主流民意

    B. 美国等西方大国要调整规则重新分配利益

    C. 维护国家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

    D. 只有发达国家才是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A.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 科举抑制了技术创新

    D. 政府轻视技术革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 创办了近代海军

    B. 诱导了民族工业产生

    C. 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 抵制了外国资本扩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所有制形式

    合作社经济

    国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所占比例

    55%

    33%

    8%

    3%

    1%

    A. 土地改革运动

    B. 稳定物价

    C. 社会主义改造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这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述的是下列哪一领导人执政时期推行的农业政策?

    A. 列宁

    B. 斯大林

    C. 罗斯福

    D. 赫鲁晓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人用下面几句诗来形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情况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千树万树梨花开”、“无可奈何花落去”、“万马齐喑究可哀”,其中导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主要原因有

    ①“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的兴起

    ②民族资产阶级热心投资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 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 美国资本主义被推翻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C. 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

    D. 新中国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族、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延再次颁布由张百熙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的教育改革特点。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的实质是什么?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下图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二  “……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体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则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辖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要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理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

    ——徐新《西方文化史》

    (1)材料一中“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的历史贡献。

    (2)秦始皇和拿破仑在巩固政权的手段上有何相似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1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