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名著阅读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日前,某地民办学校用“奇葩”试题考查学生和家长的做法,再次 公众的神经。 教育资源的不均,家长心态的失衡,加上整个社会功利心的   ,让这一事件备受关 注。而要解决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规范市场,避免培训机构   ,家长也要深 刻反省,回归理性。

    A. 撩拨  驱策   火上浇油   B. 拨弄   鞭策   火上浇油

    C. 拨弄   驱策   火中取栗   D. 撩拨   鞭策   火中取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诗词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C.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B.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儿异议。(广播稿)

    C.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谜底与谜面依次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谜面]甲:唠叨不休     乙:袁世凯称帝     丙:新月如钩     丁:汨

    [谜底]①白云无尽时;②海上生明月;③东边日出西边雨;④琵琶声停欲语迟;⑤至今思项羽;⑥此曲只应天上有;⑦日出江花红胜火;⑧清光犹为君

    A. ④⑤⑥③   B. ④⑤②⑦   C. ①⑧②⑦   D. ①⑧⑥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任何一个时代,文化都会分出很多层次,比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复杂得多。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们两个人的共性反倒显现出来了

    ②因为两者的文化人格判然有别

    ③我们要衡量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人在文化上的高低

    ④如果与后来那批沉溺于清谈、喝酒、吃药、打铁的魏晋名士比

    ⑤就远不如对比他们在军事上的输赢方便

    ⑥很难找到统一的数字化标准

    A. ③⑤④②⑥①   B. ③⑤②⑥④①   C. ②③⑥④①⑤   D. ②③⑥①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逐渐)

    ②其文约,其辞微(含蓄精深)

    ③赵不能支秦,必入臣(抵御)

    ④广家世世受射(学习)

    B. 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循,沿着)

    ②厚币委质事楚(见面礼)

    ③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屡次)

    ④有白马将出护其兵(监督)

    C. ①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借鉴)

    ②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勇猛)

    ③可以毋尽百姓之劳,而序往古之勋(接续)

    ④广暂腾而上胡儿马(突然)

    D. 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给)

    ②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挽救)

    ③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犹豫)

    ④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同“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元故楼主簿行状

    宋濂

    君讳国华,字彦英,姓楼氏。曾大父慧、大父绍、父浚,皆隐德不仕,而君父以家大穰为邑重望。至君乃不复事厚积,独好诗书,志于仕进。学成,就试翰林院,授漳州路学正。未几,以母丧免归。

    泰定间,县恶少余乙,肆为剽掠,民惧其祸。君率强有力者,持梃以捕,得渠凶十馀人。因之授婺州路浦江县政内乡巡检。君至官,逻警有严,寇盗屏息。巡司屋坏,民欲为改作,君不欲烦民,捐禄成之。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至正丙申,荐饥,邻县石甲啸聚,又相劫掠。府公知君之能,移君之任,捕得二十馀人,其患遂弭。转授保义副尉、湖州路德清县主簿,命下,丁父忧,不赴。服阙,浙东宣尉使司分镇绍兴,以照磨之职起君。君从之,益务谨饬,不以案牍之劳为辞,极为上官所赏受。

    遭世多故,解绶而归,以六世祖茔荒秽不治,乃谋以弟。缭以周垣,仍创祠置田,合族以祭。无亲疏远迩,悉以慈识接之。或以贫窭有干,即与粟贷钱,无靳色。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府君隐约田间,不务为光耀。抚事酬物,恒出于诚悫,无矫伪自欺之意。宗姻州里,咸目之为笃行君子云。

    然其为人好施与,不以家之单索为念。其友竞田,久不解,府君乃斥己壤之腴者庚之,其争遂息。人有鬻田于府君者,质剂既定,逮秋而租入过其数。府君曰:“是膏梁子,不知物价之上下者也。吾可苟利之耶?”明增其直。

    至正甲午秋九月,忽语其子曰:“吾春秋五十有三,不可谓不老也。汝等齿亦长矣,吾不复留意人间事。闻歙州多佳山水,将往游焉。”言已,即出门去,沉酣回涧曲岑间。复还金华,访赤松遗迹,追逐云月,浩然而归。越明年,乙未四月十四日,以病卒。

    (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渠凶十馀人       渠:大

    B. 人有鬻田于府君者     鬻:买

    C. 无靳色           靳:吝啬

    D. 沉酣回涧曲岑间      岑:小而高的山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翰林院:官署名,唐代设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后来将修史、著作、图书、侍读等事务也纳入翰林院。

    B. 丁父忧:旧时指适逢父亲丧事。父亲去世叫作丁父忧;母亲去世叫作丁母忧。

    C. 服阙:旧制,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服除。 服,丧服。阙,终了。

    D. 府君:旧时对官府官员的尊称,也指子孙对其先世的敬称。本文指后者。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

    (2)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

    4.楼国华为官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选自《沧浪诗话·诗辨》)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即 以 李 杜 二 集 枕 藉 观之 如 今 人 之 治 经 然 后 博 取 盛 唐 名 家 酝 酿 胸 中 久 之 自 然 悟 入 虽 学 之 不 至 亦 不 失 正 路

    2.《沧浪诗话》作者是谁?钱钟书也曾写过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这本著作叫什么?

    3.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学习写诗的几点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注)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光州:今河南潢州,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1.词的上片主要叙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词的下片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的场景有怎样的特点?

    3.“只愁飞诏下青冥”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为学第一》)

    ⑵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第九》)

    ⑶夫仁者,_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第六》)

    ⑷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

    ⑸有为者辟若掘井,_______________,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⑹_______________,智者睹未形。(《赵世家》)

    ⑺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⑻_______________,未数数然也!(《逍遥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现代文阅读

    (一)

    ①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

    ②《写作的零度》,其汉译实在是有些磕磕绊绊,一些段落只好猜读,或难免有些误解。我不是学者,读不了罗兰·巴特的法文原著应当不算是玩忽职守。是这题目先吸引了我,这五个字,已经契合了我的心意。在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主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③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魄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象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可以玩味的是,这排名之妙,商界倒比文坛还要醒悟得晚些。

    ④这又让我想起我曾经写过的那个可怕的孩子。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他凭什么让人害怕?他有一种天赋的诡诈--只要把周围的孩子经常地排一排座次,他凭空地就有了权力。“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第十跟谁好”和“我不跟谁好”,于是,欢欣者欢欣地跟随他,苦闷者苦闷着还是去追随他。我记得,那是我很长一段童年时光中恐惧的来源,是我的一次写作的零度.生命的恐惧或疑难,在原本干干净净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着计谋;我记得我的第一个计谋,是阿谀。但恐惧并未因此消散,疑难却更加因此疑难。我还记得我抱着那只用于阿谀的破足球,抱着我那破碎的计谋,在夕阳和晚风中回家的情景……那又是一次写作的零度。零度,并不止有一次。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一次次回到那儿正如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看,你到底要去哪儿?

    ⑤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再看那些老柏树,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我曾注意过它们的坚强,但在想念里,我看见万物的美德更在于柔弱。“坚强”,你想吧,希特勒也会赞成。世间的语汇,可有什么会是强梁所拒?只有柔弱。柔弱是爱者的独信。柔弱不是软弱,软弱通常都装扮得强大,走到台前骂人退回幕后出汗。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想想看,倘那老柏树无风自摇岂不可怕?要是野草长得比树还高,八成是发生了核泄露——听说切尔诺贝利附近有这现象。

    ⑥回望地坛,回望它的安静,想念中坐着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重新铺开一张纸吧。写,真是个办法,油然地通向安静。写,这形式,注定是个人的,容易撞见诚实,容易被诚实揪住不放,容易在市场之外遭心中的阴暗,在自以为是时回归零度。把一切污浊、畸形、崎路,重新放回到那儿去检查,勿使伪劣的心魂流失。

    (节选自史铁生的《想念地坛》)

    1.文中写到了“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其作用有哪些?

    2.第⑤小节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代文阅读(二)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S城。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我竟暂寓在S城的洛思旅馆里了。可它只租房不卖饭,饭菜必须另外叫来。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来到了原先很熟识一家小酒楼。

    我在靠窗的一张桌旁坐下。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①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大概是因为正在下午的缘故罢,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我已经喝下三杯酒去了,而我以外还是四张空板桌。忽而听得楼梯上脚步响,我便抬头去看,同时也就吃惊的站起来。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 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蹰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

    他问我别后的景况;我一面告诉他一个大概,一面叫堂倌先取杯筷来,使他先喝着我的酒,然后再去添二斤。其间还点菜,我们先前原是毫不客气的,但此刻却推让起来了。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②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的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

    “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的下。

    (节选自《在酒楼上》,有删改)

    1.简要分析划线句①的景物描写在选文中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②的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现代文阅读(三)

    拾麦

    刘庆邦

    方奶奶家的老二在北方一座有名的大城市里拾破烂儿。小麦熟了,他坐完火车换长途汽车,终于在天黑前赶回到村里。

    老二到家没顾上吃饭,就提上东西,到村里老宅的房子里去看望方奶奶。老二拾破烂儿拾发了,村里住不下他了,他使了钱,让村长给他批了新的宅基地,他把房子建到村外的公路边上去了。人们从公路上过,看见路边一座陡起的高门楼,那就是老二的新宅。

    老二见了母亲,把给母亲买的衣服给了母亲,娘俩儿说了会儿话。他说,您今年千万别下地拾麦了,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别摔着碰着。现在跟过去不一样,过去粮食金贵,现在新麦陈麦都不值钱,谁还费神巴力地去拾麦子?谁还稀罕那点麦子?人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的人,累不当累,辛苦不当辛苦,为一个麦粒子就得弯一下腰。现在的人讲究个人价值,讲究值得不值得,如果付出的代价太大,如果不值得,就不干。

    方奶奶说,她从来没指望拾麦能拾个金山银山,人长一年,就一个麦季子,她去拾麦,不过是个营艺儿。

    老二走后,方奶奶愣怔了一会儿,就开始心疼老二。孩子大老远地回来,饭都没顾上吃就来看她,可是她没夸孩子一句好,却惹得孩子生了气。方奶奶拿袖口,揩了好几次眼。

    方奶奶有三个儿子。方爷爷死后,三个儿子就每年每家给方奶奶二百斤小麦,再各出一百二十块钱。这些小麦方奶奶每年都吃不完,她囤里攒下的陈麦已经有好几百斤。这些钱方奶奶也花不完,每到年底,她都把钱分开,给孙子孙女们作了压岁钱。

    开始收麦的头一天,方奶奶忍住了,没有下地去拾麦。阳光在各处照耀着,空气中飞扬着打麦场上碾碎的麦芒上的绒毛,这一切像是一再提醒方奶奶,现在正是拾麦的大好时节,赶快拾麦去吧。方奶奶好几次拿起鱼鳞袋子,几次走到门口,又拐了回去。

    傍晚,方奶奶看见张奶奶拾麦回来了,鱼鳞袋子在肩上背着,看上去沉甸甸的。

    张奶奶问方奶奶,你没去拾麦?方奶奶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她说是的,几个孩子怕累着我。

    张奶奶说,我儿子不管我,自己想去拾就去拾,别管别人说什么。要我说,你想去拾麦明天只管去,别在家里憋着,憋出病来就不好了。

    第二天,方奶奶起得很早,墙边的牵牛花还没开,天上的星星还很亮,村街上还黑乎乎的。她把鱼鳞袋子折叠起来,夹在胳膊底下,装作也是下地割麦的人。她知道三个儿子家的麦地都在东地,她就不往东地去,出了村就奔西南坡而去。

    越往麦田深处走,方奶奶越觉得凉快。空气是潮湿的,田野里几乎没有风,浓浓的香气不是刮过来的,是一股一股涌出来的。这香气里不光有麦香,香气里还有一股割断麦秆时冒出的甜气,还有青草的气息,各种野花儿的气息。这样混合的香气方奶奶闻了几十年了,她喃喃地说,地呀,地呀,啥都不胜地呀!这样说着,方奶奶喉头有点发哽。

    方奶奶拐进一大块收过麦的地里开始拾麦。每拾到一个麦穗儿,她都很欣喜,都很满足。方奶奶像是回到了当闺女的时代,一切都很美好,一切都刚刚开始,她的心里可真痛快。

    东边红了好一会儿,太阳才露脸了。太阳的脸盘子很大,整个脸都红彤彤的。太阳在脸红的时候不放光,变成金黄的时候才把光芒放射出来。太阳一放光芒就不得了,整个大地霎时就变成金黄色。大片的麦子成了金黄色,爬动的蛤蟆成了金黄色,连刚展叶的春玉米,和玉米顶叶上的的露水珠,似乎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方奶奶好久没看过太阳刚出来时的样子,她就眯着眼,对着太阳看了一会儿。等回过眼来,发现自己的胳膊也变成了金黄色。她动了动手中的袋子,从影子看,那简直就是一座山,她轻易地就能把山提起,把山移动。方奶奶孩子般地笑了,她心说,谁说我老了,我手里提得动一座大山。

    晚上,老二去找方奶奶,上来就让方奶奶说,一季子能拾多少麦。方奶奶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有些紧张,她说拾不多少。

    老二说,这样吧,不管到不到一百斤,就按一百斤算吧。现在的小麦是四毛多钱一斤,我给你五十块钱,可以买一百多斤。老二说着,从口袋掏出五十块钱,往方奶奶面前一递。

    方奶奶往后躲着,说,我不要,我有钱花,你给我的钱我还没花完呢。

    老二把钱丢在桌上,走了。

    方奶奶没有再去拾麦,两三天了,她连门口都没出。原来方奶奶生病了。

    老二叫来村医给母亲输水,对人说,看看,我不让她去拾麦,她非要去,怎么样?累病了吧?方奶奶没说话,眼睛闭着,眼泪从眼角慢慢地流下来了。

    1.小说第二段(“老二到家没顾上吃饭……那就是老二的新宅”),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2.文中“方奶奶喉头有点发哽”表现了方奶奶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句描写太阳升起情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请探究文章结尾方奶奶“眼泪”的意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类文章。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3 题
  1.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 《三国演义》写关公败走麦城之后突围不成,为马忠所获,孙权想要劝降,主簿左咸谏止,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

    B. 单四嫂子遭遇丧子之痛,王九妈及咸亨酒店掌柜热心帮着她料理宝儿的后事,这种不计回报的关怀透露着一份邻里人情的温暖,由此可见,单四嫂子的明天并非毫无希望。

    C. 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从国外回来,煽动民众攻打王宫,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老奸巨滑的克劳狄斯把一切都推到哈姆雷特身上,他们合谋借助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

    D. 《边城》的故事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既展示了边城的自然、人文环境,也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

    E. 《欧也妮·葛朗台》中,吝啬和爱财致使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家人一天的伙食他都要亲自安排,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 《三国演义》曹操讨伐张绣,张绣听从谋士贾诩劝说假意投降曹操,在宴会上灌醉典韦,突袭曹营,曹操猝不及防,典韦、操长子曹昂和操兄子曹安民皆阵亡。

    B. 晴雯、袭人都是宝玉房中的丫鬟,但两人性格迥然不同:晴雯刚烈,敢作敢为,不怕得罪主子;袭人温柔和顺,凡事皆仰承主子之意。。

    C. 曾经的国会议员崔久峰,有学问也有能力,但面对冰冷的社会现实他选择了逃避,在所谓的修持与忏悔中明哲保身,他是一个认为“中国非亡不可”的彻彻底底的悲观者。

    D. 在国王对哈姆雷特表示假意关心并说到“我的孩子—”时,哈姆雷特以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他与克劳狄斯的关系及对他的态度。

    E. 两年前的端午,在码头等爷爷的翠翠第一次遇到傩送。她误会了傩送的好意,毫不客气地骂了他,全然不顾及二佬的身份。傩送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让家里伙计送翠翠回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简答题。

    ⑴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三国演义》第30回)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计策?

    ⑵《红楼梦》中主持“抄检大观园”的是谁?在这场风波中,探春、惜春具体有哪些不同的反应?。

    ⑶关于《边城》,沈从文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这种“不凑巧”体现在哪些地方?

    ⑷《呐喊》中的人物刻画精彩绝伦,其中语言描写很能看出人物的个性。请指出下列语言分别出自何人之口。

    ①“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

    ②“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③“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④“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⑤“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