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25个字)

    晨报讯 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目前已经完工,正在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即将正式开业。最令游客向往的可直达119层观光平台的快速电梯已安装完毕,其速度可达每秒18米,55秒可抵达上海中心119层观光平台。

    上海中心可抵达的最高点为125—126层,设置有风阻尼器。这个神秘的空间内,可以举办一些小型音乐演奏会、艺术展示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要抵达118层、119层的观光层,必须乘坐时速达每秒18米的超高速观光电梯。如果下行,每秒速度达10米,70秒后可抵达一层。这样的超高速观光电梯一共有三台。

    上海中心大厦相关人员表示,上海中心大厦的观光平台将设置纪念品商店、空中邮局等,还酝酿增设世界超高层建筑史展览等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试题。

    (1)简要说明漫画内容。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鼻塞 (sāi)     绯闻(fěi)     好莱坞(wù)   矫揉造作 (jiǎo)

    B. 奢侈(chǐ)    坊间(fǎng)    框架(kuàng)    文件夹(jiá)

    C. 未遂(suì)    铜臭(chòu)    体己话(tī)      重创敌军(chuàng)

    D. 咋舌(zé)     牛腩 (nǎn)     难为情(wéi)   人才济济 (j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守护着你,现在母亲需要你了,不要推脱工作繁忙就不回家了,哪怕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 我老爸是个老司机了,开了30多年的车。以前在部队里给领导开车的时候技术就是数一数二的,三十多年从未出过一点小事故。但是他也说了,如果将来有机会换车,还是买自动档吧。

    C. 总书记关切地询问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嘱咐江西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D. 高校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既不享有特权,也不必过分关注。不是说高校就是净土,高校并不是世外桃园,不要抓住一点就扩大化。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的高校还是比较廉洁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而隽永,读者透过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的生活画面,但觉意境含英咀华,自然中显非常奇妙。

    B. 南京很多主干道的法国梧桐树栽种于1925年前后,历经了多少风雨沧桑,几代南京人对这些梧桐树的情感是根深蒂固的。为了保护梧桐树,南京一些普通市民自发组织“绿色丝带活动”。

    C.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来来往往的游人孜孜不倦的惊叹牡丹的华贵,兰草的高洁,始终没有人将目光认认真真的投向平凡不起眼的昙花。直到有一天,一位艺术家出现了。

    D. 学校里有位潘老师,他常常参加我们的文学活动,很少发言,但喜欢给每个同学赋诗,他一挥而就,就是一首五言绝句或七言律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如果说市井文化在唐代的发展还因受着某种限制而步履维艰的话,那么有宋一代,却为市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创造了适合市井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B. 对于财务处的建议,我认为咱们还是应当集中起来再认真研究一下,这样做,无论对公司还是对财务处都有好处。

    C. 贾庆林政协在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全面学习贯彻 “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其他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刚刚通过的本次会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D. 日本发生地震后,中国国家旅游局表示,出于中国游客人身安全的考虑,建议民众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受灾地区旅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书店橱窗里,一本采用传统线装、用“编织袋儿”作为封面的书,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近日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图书——《订单——方圆故事》。                                         。在这本厚厚的“订单集”里,一家小店的浮萍故事正娓娓道来。

    ①翻拨内页,柔软泛黄的“速写纸”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②书的左侧被“裁切”了三刀,形成四个可以翻动的小册子,每一页都是神态各异的漫画肖像

    ③抚摸封面,编织袋材质的书籍专用防潮包装纸,具有独特的质感

    ④书中大量折页也“暗藏玄机”,有的裁开,还能看到隐藏在里面的老照片

    ⑤这本书历经20多道人工匠心的装订与制作

    A.⑤①③②④   B.⑤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历史”的盛行作为史学发展中的一种趋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丰富多样、纷繁复杂的。在历史的新陈代谢中,除了有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制度,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事件、小人物、小习俗;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等大概念,还有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生老病死等小方面。对于历史,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些“单个的意志”、“特殊的生活条件”,在历史的发展中虽不耀眼夺目,并最终被包含在历史的合力中,但这些意志并不等于零,并非历史必然性的“奴隶”。这些在以往历史研究中容易被遗忘的内容,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生动而真实地存在着,并与那些引人注目的历史大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历史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可以说,宏观的“大历史”研究勾勒出历史之经纬,却难以反映历史本来极其生动的面貌。要把握历史的多面相,微观的“小历史”研究不可或缺。仅仅满足于大事件、大概念的探讨,习惯于综合性、总体性的分析,眼里只有改朝换代、治乱兴衰而不见民众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过滤掉丰富多彩的细节而把历史抽象为条条框框,这样的研究就会陷入空泛,枯燥无味。因此,漠视“小历史”研究,将其斥为对历史细枝末节的纠缠,显然有失偏颇。

    “小历史”的微观取向让我们看到了更生动、更具体、更富有个性的历史景象,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提供了参考。但是,历史研究毕竟不是简单地对具体史实的罗列、对浩繁史料的考证和对轶闻逸事的辨析。仅仅满足于此,即使把某些历史细节搞得一清二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还是支离破碎、缺乏意义的,最终这些引人入胜的“小历史”只能沦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我们对历史总体的把握还是茫茫然、昏昏然。历史研究还需通古今之变、明成败兴衰之理,以史为鉴、鉴往知今,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历史”微观研究的同时具有宏观的意识和宏大的视野,在一头扎进“小历史”的天地里寻找历史蛛丝马迹的同时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进行俯瞰式考察,善于用不同焦距审视“小历史”,从“小历史”中见大社会,从大社会出发理解“小历史”。

    1.下列对文中“小历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耀眼夺目,并最终被包含在历史的合力中的“单个意志”。

    B. 历史变迁中的小事情、小人物、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风俗礼仪、喜怒哀乐等。

    C. 生活中的小事件、小人物、小习俗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生老病死等小方面。

    D. 历史发展长河中生动而真实地存在着的不同于“大历史”的“特殊的生活条件。”

    2.下列阐述,最能支持“微观的‘小历史’研究不可或缺观点”的一项是(     )

    A. 人类社会的历史丰富复杂,除了引人注目的“大历史”,还有许多未被重点关注的“小历史”。

    B. 恩格斯深刻指出,人类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C. 以往历史研究中容易被遗忘的“单个的意志”“特殊的生活条件”并非历史必然性的“奴隶”。

    D. 要反映历史本来极其生动的面貌、把握历史的多面相,过滤丰富多彩的细节显然有失偏颇。

    3.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基本观点。(不超过15个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 卡

    契诃夫

    万卡·茹科夫,一个九岁的男孩,三个月前被送到鞋匠阿里亚欣的铺子里做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睡觉。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去做晨祷了,他从老板的橱柜里取出墨水瓶、笔尖生锈的钢笔,在面前摊开一张皱皱巴巴的纸,开始写信。在动笔写信前,他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头去看几下门和窗,斜过眼去望了望阴沉沉的圣像和那两旁摆满鞋楦头的架子,断断续续地叹气。纸铺在长凳上,他在长凳前面跪着。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马卡雷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向您贺祝圣诞节,愿上帝保佑您万事如意。我没爹没娘,只剩您一个亲人。”

    万卡把目光移到黑魆魆的窗户上,窗上映着蜡烛的影子。他生动地想起他的爷爷康司坦丁·马卡雷奇,瓦列夫老爷家的守夜人的模样。那是个矮小精瘦而又机灵活泼的小老头,年纪约六十五岁,老是笑容满面眯着醉眼。白天他在仆人的厨房里睡觉,到夜里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袄,在庄园四周走来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后跟着两条狗,耷拉着脑袋,一条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条是泥鳅,它得了这样的外号,是因为它的毛是黑的,而且身子细长,像是黄鼠狼。也许他爷爷正站在大门口,眯起眼睛看乡村教堂红光耀眼的窗,穿着毡靴的脚有节奏地踩着步子,跟仆人们说笑。他还给狗闻鼻烟。卡希坦卡打喷嚏,皱了皱鼻子,感到受了欺侮,走到一边。泥鳅为了表示恭顺没打喷嚏,摇着尾巴。天气好极了,空气纹丝不动,清澈而新鲜。夜色黑暗,可是整个村子以及村里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披着重霜而变成银白色的树木、雪堆,都能看清楚。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眨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万卡叹口气,用钢笔蘸一下墨水,继续写道:“昨天我被狠狠地揍了一顿。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外面,用皮条抽我,因为我在摇晃他们家摇篮里的婴孩时睡着了。上个星期老板娘叫我收拾青鱼,我从尾巴上收拾,她拿起青鱼,用鱼嘴往我脸上戳。在这儿吃的东西也没有,我常常吃不饱。亲爱的爷爷,您带着我离开这儿回家吧,回乡下去,要不我就没命了。”

    万卡撇着嘴,抽抽嗒嗒地哭了。“我会给您搓碎烟叶,”他接着写道:“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了错事,您就狠狠揍我。亲爱的爷爷,我再也熬不下去了,只有死路一条。我本想跑回村子,可是没有靴子。等我长大了,我会为这件事养您,不许人家欺侮您,等您死了,我会祈求您的灵魂安息,就像为我的妈妈彼拉盖雅祷告一样。”万卡猛然叹了口气,又凝神瞧着窗子。他想起爷爷每次到树林里去给老爷家砍圣诞树总带着他。那真是欢乐的时光!爷爷得意地发出哈哈声,连严寒也得意地发出哈哈声,望着爷爷和严冬的景色,万卡也发出得意的哈哈声。爷爷把砍下的圣诞树拖进老爷的屋子,于是大家开始收拾它。忙得最起劲的是厨娘依格娜季耶夫娜,她是万卡最要好的人。万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在世并在老爷家里当佣人的时候,依格娜季耶夫娜给万卡吃冰糖,还教他数数。彼拉盖雅死后,万卡被送到下人厨房里他爷爷身边,后来又被送到莫斯科鞋匠阿里亚欣身边学手艺。

    “来吧,亲爱的爷爷,”万卡接着写道,“我以上帝的名义求您,把我从这带走。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否则我会不停地挨打,我饿得要命,而且多么孤单,连话也没法说,只是不断地掉眼泪。前几天老板用鞋楦头打我的头,把我打得昏倒在地,好不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苦透了,比狗都不如。亲爱的爷爷,来吧。”

    万卡把这张写好的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微想一想,用钢笔蘸一下墨水,写下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搔一下头皮,想了想,又添了几个字:康司坦丁·马卡雷奇。他感到满意,没有人来打扰,他戴上帽子,也不披皮坎肩,跑到邮局,把那封宝贵的信塞进了邮筒。

    他陶醉于甜蜜的幻想之中,一小时后睡着了。他梦见炉子,炉子上坐着爷爷,耷拉着一双光脚,厨娘在读他的信,炉子边泥鳅在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本文以写信的方式叙述故事,有何好处?

    2.请简要赏析小说中的万卡人物形象。

    3.请对文中画线语句作简要赏析。

    4.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5.小说的结局,是欧·亨利式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举匏尊以相属          属:劝酒

    B. 知不可乎骤得          骤:多次

    C. 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D.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逝:流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虽一毫而莫取     虽有稿暴

    B. 知不可乎骤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而卒莫消长也     戍卒叫

    D.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慨。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另一方面,他又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 《赤壁赋》是散文与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C.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句暗示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

    D. 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钱大昕《弈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劝学》)

    (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阿房宫赋》)

    (3)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4)《赤壁赋》中写萧声的作用和力量,描写悲凉的洞箫声可以使蛟龙起舞,使孤舟中的寡妇听了以后哭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米兰•昆德拉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根据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