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有学者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三想的深刻变化。”该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

    A. 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 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合理规定

    C.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 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这些规定体现出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法律至上原则

    D. 地方自治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A. 邦联制

    B. 两党制

    C. 议会制

    D. 共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由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A. 脱离法国国情

    B. 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C. 不能维持长久

    D. 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的排满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

    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 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 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二者均认为科举制

    A. 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B.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

    C. 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D. 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

    ①罗马法重视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②罗马法具有注重形式的特点

    ③法庭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④贵族完全垄断了司法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这里的“它”是指

    A. 国王

    B. 议会

    C. 内阁

    D. 首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 民主主义   B. 平等主义   C. 自由主义   D. 共和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最能体现苏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

    A. 抽签选举

    B. 人民主权

    C. 差额选举

    D. 间接选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上述“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C. 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D.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上谕“各省匪徒……开罪邻邦,贻误大局……尔百姓食毛贱土,具受国恩,乃敢逞其好勇斗狠之私,习为符咒邪妄之术,拒捕戕官,杀害各国人民,肆无忌惮,遂尔肇此奇祸,上贻君父之忧,追念之余,尤深痛恨”。“此奇祸”即为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图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党员数量和成分构成变化的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年应该是

    A. 1924

    B. 1927

    C. 1934

    D. 1937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开国大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他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兹俄国内乱有难平定,其正式政府尤未知何日始能成立,拟将前项赔款自本月份起,仍行停止交付,以期慎重。”……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联)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包括“停止1901年中国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规定的偿付军费形式向中国索收的款额,包括未来应付款额外过去的欠款”……直至1920年3月北洋政府才开始认真考虑苏俄(联)放弃庚子赔款的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走过怎样的历程?

    材料二  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汉密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部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

    材料二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3)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