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课内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嗡嗡(wēng)   狭隘(yì)     窠巢(guǒ)    咄咄逼人(duō)

    B.鉴赏(jiàn)   嗔怪(zhēn)   贮蓄(zhù)    拈轻怕重(zhān)

    C.干涸(hé)     莅临(lì)     女娲(wā)     骇人听闻(hài)

    D.菜畦(qí)     称职(chèng)   抽噎(yē)     七彩棱镜(lí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油然而生      见意思迁      创根问底      大相径庭

    B.人声顶沸      兴高彩烈      爱慕虚荣      不求甚解

    C.小心冀冀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变换莫测

    D.翻来覆去      花枝招展      迫不及待      哄堂大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植物是能“说话”的。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而一旦获得     的阳光,或者接受     的水分,声音就会变得婉转悠扬。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面对人类的侵扰,那些植物就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呐喊,或者通过     的年轮、     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表达它们的抗议。

    A.适量  充分  干巴  枯槁 B.适宜  充足   干瘪   枯萎

    C.适当  充沛  干涸  枯黄 D.适度  充裕   干枯   枯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B.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肃然起敬。

    C.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D.《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癌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上的折磨。

    B.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D.三月的雅安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六个节气。

    B.“到底去不去呀?张琪!”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C.“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在广场上聚集。

    D.这时候,什么西瓜啊、苹果啊、梨啊、水蜜桃啊……都不如一杯清凉的水解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五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曲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C.《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选》。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蚊子和狮子》《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写出羁旅天涯的漫漫归途远在青山之外,我正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既写大江两岸青山绿水的旅途景色,,又暗指船行镇江后尚需走驿道才能回乡。

    B.颔联的“平”“阔”两字点出江水上涨、平缓无浪方显江岸宽阔,“正”“悬”两字指出江风和顺不猛才能孤帆高悬,缓行江上。

    C.颈联把“海日”和“江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出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替代的自然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表现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D.尾联运用反问修辞,希望像北归的大雁一样插上强劲的翅膀快点飞回家乡洛阳,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选出加点的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温故而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止有剩骨

    D.意与日去         相委而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

    C.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

    D.其一犬坐于前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试题。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掣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轮棒便打。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这一场好杀——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左挡右遮施武艺,前迎后架骋奇谋。却才斗到沉酣处,不觉西方坠日头。罗刹忙将真扇子,一扇挥动鬼神愁!

    那罗刹女与行者相持到晚,见行者棒重,却又解数周密,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莫想收留得住。这罗刹得胜回归。

    (1)把下面回目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出来。

    上文选自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2)上文中的“裙钗”指的是《西游记》的哪个人物? “为子怀仇恨泼猴”,她“恨泼猴”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请简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小题。

    郑振铎

    ……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加线句子将猫的无抵抗的逃避与“我”的暴怒虐待作对比,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并进行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冤枉了猫后内疚、自责、痛悔的心情。

    B.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悲痛的原因是“我”冤枉了它,并打跑了它,它的死亡使我的内疚无法弥补。

    C.作者在写第三只猫前还写了两只猫,那两只猫都活泼、可爱,比第三只猫惹人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拿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对比,突出第三只猫被冤枉至死是它罪有应得。

    D.本文给我们的启迪是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关爱弱小生命);无论做任何事,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私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2.先把芙蓉鸟事件的经过补充完整,然后再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买鸟——         ——蒙冤——         ——真相

    3.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4.从结构和内容上谈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事这理这人”分别指什么。

    2.本文选自冯冀才的《俗世奇人》,说说文中苏七块的“奇”表现在什么方面。

    3.文章最后以苏七块赠药还钱结尾,有何作用?

    4.从词语运用或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予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身边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里,总有弥足珍贵让人心仪的东西:也许是最亲近的人给予你的一份爱意,也许是不经意间心灵受到的一种触动,也许是老师给予你的一点鼓励,也许是同学给予你的一些帮助,也许运动场上的一个精彩瞬间,也许是蓦然回首时记忆里的一缕温情……

    请以“最是那一        ”为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作文卷的第一行中间位置;②文章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不套作,不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