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6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6 题
  1. “无论我们可以把资本主义的起点推回到多久远,工业资本主义——矿物质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使之摆脱了前古业社会共有的制约——是到1800年代才诞生的。”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C.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步成熟

    D. 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

    A. 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 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

    C. 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D. 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马上的乌托邦”。据此可知

    A. 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

    B. 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C. 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

    D. 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 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 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C. 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 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了人才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至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

    A. 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

    B. 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C. 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

    D. 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0年7月,毛泽东斩钉截铁地指出:“只有抗战到底,才能团结到底,也只有团结到底,才能抗战到底。”毛泽东意在强调

    A. 维护发展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 抗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C. 抗战胜利能增强民族自尊心

    D. 正义战争定能得到国际援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

    A. 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 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

    C. 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D.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巴黎公社共有86名委员,其中工人约30名,其余是新闻记者、职员、教师和医生。公社委员们之间虽然有政治分歧,但没有权力斗争,一直尽心尽力为这个20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公共服务。他们也能达成共识,实行一些进步的和民主的政策。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 践行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B.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 真正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人谈到政权性质时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但是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变为人民共和国,促使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A.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 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 国民党的国内政策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 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 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这说明在周代

    A. 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

    B. 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

    C. 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

    D. 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这说明长征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B. 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

    C.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 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A. 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 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 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 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人物的恩惠更大。”对该项发明阐述最准确的是

    A.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 炸毁了封建骑士阶层

    C. 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D. 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在实践中,大生纱厂通过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而获利丰厚。由此可见,张謇的实业之路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因是

    A. 重视农工商业的互动发展

    B. 采用新技术发展机器织布业

    C. 以改造小农经济为着力点

    D. 以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为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下表是不同嫁妆等级的女孩在20岁前出嫁的人数(个)及比例:

    ——据意大利佛罗伦萨15世纪早期嫁妆银行的资料整理

    据上表可知

    A. 婚姻状况受到当时人文思潮的影响

    B. 追求物质财富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C. 佛罗伦萨的婚俗不受基督教会约束

    D. 文艺复兴使意大利人倾向于世俗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1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没有提到开国会的具体年限。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年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咨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期间,各省请愿代表团赴京并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呈递请愿书,吁请“皇上速降谕旨……召集国会”,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

    ——据黄升民《中国广告图史》等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古今关联,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在建国伊始,就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些高级将领的兵权,把他们“恭送”出权力中心。随后规定“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祖一朝,除宰相、掌管財政的三司(铁盐、度支、户部)使都用文人外,就连军事行政最高长官、“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的框密使也基本上用文人。

    赵匡胤设立“誓牌”,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等一系列举措,确立了读书人在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据《赵匡胤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一确立了文官体制》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太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相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和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