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单选题 17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6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7 题
  1. 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的热播,以“子嗣夺嫡”“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古代社会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是

    A. 家国一体

    B. 君权至上

    C. 宗族制度

    D. 嫡庶有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利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皇帝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B. 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C. 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即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材料意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注重

    A. 因地制宜

    B. 适时播种

    C. 使用绿肥

    D. 精耕细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B. 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

    C. 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

    D. 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B. 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C. 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

    D. 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朝时,“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即或退佃,尽可别图。故其视业主也轻,而业主亦不能甚加凌虐。”这反映了当时   (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封建剥削减轻   D.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

    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

    C. 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

    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A. 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 从严治吏,消除贪腐

    C.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D. 礼法并用,风清气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说道:“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材料表明文人画

    A. 主张逼真的艺术效果

    B. 体现时事现实的发展变化

    C. 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

    D. 追求抒情写意的艺术风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 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B. 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 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 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人和奴隶,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 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 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C. 自由民是社会的主体阶层

    D. 法律掺杂原始落后习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普罗泰戈拉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A. 客观评价古希腊城邦制存在的根本原因

    B. 科学阐释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C. 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D. 强调美德即知识,突出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他所说的“灵魂内的原则”是指

    A. 知识

    B. 感觉

    C. 兴趣

    D. 欲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6 题
  1. 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扬州盐商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

    ——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

    材料二  扬州文化铸就与官员有巨大的热忱,总持风雅,盐商的乐此不疲慷慨解囊,群众的直接效力尽显才智都有关系。如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的制造,是乾隆直接过问指挥,扬州政府官员负责,扬州艺人悉心制作,才成就了工艺史上的极品。再如源于盐商“例蓄花雅两部”的对戏剧的情有独钟,四大徽班才次第晋京,是皇上倡导,扬州政府官员亲自组织,盐商的积极效力,扬州戏曲的繁荣土壤,才使中国戏剧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

    ——摘编自扬州大学学报《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理念的现实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扬州盐商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美英法苏原占领国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德国统一;法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德国国家统一,要求德国放弃马克,接受欧元,加快欧盟统一进程,使统一后的德国融入欧洲,以此限制德国的强大。同英法不同,美国则支持德国统一,其前提是统一后的德国须承认德波边界现状,继续留在北约;而前苏联要求统一后的德国退出北约,成为中立国家。面对美苏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对立立场,联郑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历史机遇的责任性,加紧外交谈判,1990年7月在同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外长和两德外长签署“4+2”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

    ——《德国: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分裂后重新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国对德国统一态度不同的实质以及德国统一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出生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4岁就开始正式给人治病,由于他刻苦钻研,医术高超,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很多古代的医术,他发现前人编著的医药书中有许多遗漏,甚至还有许多错误。他决心重编一本比较完备的药物著作。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李时珍阅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还注重实地考察和采集草药。李时珍主张人定胜天,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他终于在60岁的时候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收入药物1800多种,新增药物3700多种,医方1万多个,配有插图1000多幅。书中关于植物的分类方法,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研究的总结,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常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的医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