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 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

    B. 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C. 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 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代董仲舒、王莽等人对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变革极为不满;宋代王安石、朱熹等人主张“复古井田制,田尽归官”;近代孙中山曾多次给予井田制高度的评价。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 保护田庄经济

    B. 发展商品经济

    C. 维护封建统治

    D. 限制土地兼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关于第一个“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 其内涵是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C. 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D. 指的是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 相权不断削弱

    B.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C. 皇权不断加强

    D. 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

    A.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

    B. 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C.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 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 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 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 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 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 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 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古希腊历史学家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国王薛西斯说:“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自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 )

    A.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B. 波斯人非常赞赏古希腊的制度

    C. 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 古希腊民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其主旨是指五四运动

    A. 开启了近代中国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 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C. 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 对传统伦理观念给予了最致命打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元朝人陈高有《中华诗》云:炎方有撞树(棉花),衣被代蚕桑。”清朝人亦认为“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些说法表明元明清时期

    A. 棉纺织业已基本取代丝织业

    B. 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 种植棉花能获取较高经济利益

    D.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元代王祯所著《农书》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似人力。”材料中描述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工厂成为了犯罪频发的地方

    B. 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C. 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

    D. 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

    C. 政府摒弃了抑商政策

    D. 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井田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反映了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下列对下图所示情况产生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②抵制日货运动的推动

    ③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④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同志曾对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记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 长征胜利完成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B. 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 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人说: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 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机械展厅内,最受欢迎的是爱迪生发明的展台,人们为了听留声机,需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这届世博会的重要意义是

    A. 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 宣告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A.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

    B. 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 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 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B. 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C. 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 美元逐渐升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纽约股市暴跌

    B. 生产的相对过剩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市民的整体素质

    C.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D. 革命的彻底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人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

    A. 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   B.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 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   D.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条》:要求计划做三本帐,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则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帐,这在地方式必成的,地方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由此可见

    A.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

    B. 中央部分纠正左倾错误

    C. 经济非正常发展态势明显

    D. 调整八字方针初见成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材料二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

    (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平均增长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比重及增长:%)

    材料二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平均增长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比重及增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哪一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这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193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