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多选题 2 题,解答题 4 题,实验题 2 题
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特伍德设计的装置,不考虑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轴承、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初始时两人均站在水平地面上,当位于左侧的甲用力向上攀爬时,位于右侧的乙始终用力抓住绳子,最终至少一人能到达滑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若甲的质量较大,则甲、乙同时到达滑轮

    C. 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乙先到达滑轮

    D. 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先到达滑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OA与AA′距离相等),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 –x图线斜率等于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 质点从C运动到C′所用的运动时间是从O运动到C所用时间的3倍

    D. 质点从C运动到C′的运动位移是从O运动到C的运动位移的3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质量为1kg的物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外力F=2N的作用下开始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2s后,F大小变为N,方向反向,作用时间也为2s,则

    A. t=1s时物块的速率为1m/s

    B. t=4s时物块的速率为零

    C. t=3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kg·m/s

    D. 从t=1s到t=4s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为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B球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竖直平台与轨迹相切且高度为R,当B球运动到切点时,在切点正上方的A球水平飞出,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要使B球刚好运动半周与A球相遇,则B球的速度大小为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底角为的圆锥体静止不动,顶端通过一根长为l=1.25m的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球,细线处于张紧状态,若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4rads时,不计一切阻力,g=10m/s2,则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为

    A. 10m/s2   B. 10m/s2   C. 15m/s2   D. 20m/s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 m1 和 m2 的小球。 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 m1 的小球与 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90°, 质量为 m2 的小球位于水平地面上,设此时质量为 m2 的小球对地面压力大小为 FN, 细线的拉力大小为 FT,则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2 题
  1.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kg的A、B两物块置于倾角为37°斜面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物块间用一与斜面平行的轻绳相连,绳中无拉力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拉物块A,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0<F≤12N时,绳中拉力为0

    B. 当F=2N时,A物块摩擦力5N

    C. 当F>24N时,绳中拉力为

    D. 当F=20N时,B物块摩擦力4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地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后回到出发点假如字航员登上某个半径为地球半径2倍的行星表面,仍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4t后回到出发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个行星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1:2

    B. 这个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字宙速度之比为1:

    C. 这个行星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1:8

    D. 这个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之比为1: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光滑半圆形轨道MNP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直径MP垂直于水平面,轨道半径R=0.5 m。质量为m1的小球A静止于轨道最低点M,质量为m2的小球B用长度为2R的细线悬挂于轨道最高点P。现将小球B向左拉起,使细线水平,以竖直向下的速度v0=4 m/s释放小球B,小球B与小球A碰后粘在一起恰能沿半圆形轨道运动到P点。两球可视为质点,g=10 m/s2,试求: 

    (1)B球与A球相碰前的速度大小;

    (2)A、B两球的质量之比m1∶m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一长L=1m、质量M=4kg的薄木板厚度不计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台面上,其右端距平台边缘足够长,木板的正中央放有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木板与地面、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物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2=0.5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其大小为44N,g取10m/s2,试求:在力F作用的0~3s内,小物块的位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学家们设想,通过地球同步轨道站向地面垂下一条缆绳至赤道基站,电梯仓沿着这条缆绳运行,实现外太空和地球之间便捷的物资交换。

    (1)设一颗正在运行的地球同步卫星,其质量为m,离地面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试求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T。

    (2)已知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地球半径为R。设质量为m物体在南极所受到的支持力为mg,物体在赤道基站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为F1,当电梯仓停在距地面高度h=4R的站点时。仓内质量m人对水平地板的压力大小为F2,则F1与F2之比为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与半径R=0.5m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在B点相切,D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点的右侧连接一粗糙的水平面,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压缩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的质量m1=4kg,乙的质量m2=5kg,甲、乙均静止。若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经过B点进入半圆轨道,过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取g=10m/s2。甲、乙两物体可看做质点,求:

    (1)甲离开弹簧后经过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vB;

    (2)烧断细线吋弹簧的弹性势能EP;

    (3)若固定甲,将乙物体换为质量为m的物体丙,烧断细线,丙物体离开弹簧后从A点进入动摩擦因数μ=0.5的粗糙水平面,AF是长度为4l的水平轨道,F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FCH相切,半圆的直径FH竖直,如图所示.设丙物体离开弹簧时的动能为6mgl,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丙物体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水平面BAF上的位置与F点之间的距离s;

    (4)在满足第(3)问的条件下,若丙物体能滑上圆轨道,且能从GH间离开圆轨道滑落(G点为半圆轨道中点),求丙物体的质量的取值范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且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打点计时器频率50Hx),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验证“拉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某同学到实验室找到下列器材:长木板(一端带定滑轮)、电磁打点计时器、质量为200g的小车、质量分别为10g、30g和50g的钩码、细线、学生电源(有“直流”和“交流”档).该同学进行下列操作

    A.组装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B.将质量为M=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C选用m=50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

    D释放小车,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E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b所示

    F.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

    (1)进行实验时,学生电源应选择用交流档

    (2)该同学将纸带上打的第一个点标为“0”,且认为打“0”时小车的速度为零,其后依次标出计数点1、2、3、4、5、6(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ls,如图b所示。该同学测量出计数点0到计数点3、4、5的距离,并标在图b上。设对应计算点的速度为v3、v4、v5。则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4=_________m/s;如果将钩码的重力在数值上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在打计数点0到4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__J,小车的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__J(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2)中数据发现,该同学并没有能够得到“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增量”的结论,他认为产生这种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平衡摩擦力;原因之二是:没考虑_____动能的增加(选填“钩码”或“小车”);原因之三是:平衡摩擦力之后,重力大小并不等于绳子拉力的大小,请你写出绳子上拉力大小的表达式F=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