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判断题 5 题,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判断题 共 5 题
  1.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山顶洞人依然只能使用天然火,但他们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临洮,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定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统治者采取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是

    A. 休养生息   B. 对外征战   C. 焚书坑儒   D. 增加徭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商朝—→夏朝—→西周 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为政以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分封制

    B. 实行郡国并行制

    C. 推行三公九卿制

    D. 推行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A. ①北京人

    B. ②半坡人

    C. ③河姆渡人

    D. ④元谋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这种局面始于(  )

    A.伯益 B.禹 C.舜 D.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口口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口口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

    A.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 D.马陵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中涉及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后他们举起反抗的大旗,这次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 D.太平天国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古代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 B.刘秀 C.张骞 D.甘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A. 班超

    B. 刘邦

    C. 刘备

    D. 祖冲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观察如下图《兰亭集序》(部分)文字,由此推断出该书法艺术是

    A.篆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 B.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

    C.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 D.顾恺之—创作《女史箴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

    A.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

    B.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

    C.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考古学者在位于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发现房屋主要是________建筑,还发现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应该可以推断出_____ (遗址名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________”;各学派之间在思想上、政治上展开激烈的辩论,思想文化呈现繁荣局面,史称“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这里的“书同文”指_____ (字体);秦朝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东汉时期,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贾思勰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效法,学习)

    ——《老子》

    材料二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孟子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孔孟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方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群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一中国社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魏主”指谁?据材料一概括他采取的改革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改革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