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连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 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内心的旷达。

    C. 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 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这则通知有五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

    通知

    全校师生:

    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8月10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杰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辩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后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居数日,授仁杰侍御史。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

    (《旧唐书·狄仁杰传》)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B.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C.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D.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纸以防蠹虫,纸色黄,故称“黄卷”。本文中的“黄卷”即是道书。

    B. 明经,唐代科举中的一种主要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 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D. 高宗,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被追尊的名号。高宗是守成令主的美号。文中的高宗是指唐高宗李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仁杰注重孝道,对友仁爱。父母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思念父母,感慨不已;并州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迈,狄仁杰请求代他出使。

    B. 狄仁杰直言劝谏,公正执法。大将军权善才误伐了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他,狄仁杰认为他罪不至死,上奏直谏,终使高宗免其死罪。

    C. 狄仁杰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专横,朝廷慑惧,狄仁杰上奏弹劾他,且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王本立。

    D. 狄仁杰体恤百姓,节用爱民。皇帝要去汾阳官,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上途径妒女祠会招致灾祸,就征用百姓另外修路,狄仁杰下令立即停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2)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在奥运会开始 后的 13 天内,共撰写了 457 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 天 30 篇以上。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 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 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实力不俗” 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 AI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实,在“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例如,国外有 美联社的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 Heliograf 以及纽约时报的 blossom 等。国内则有 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 dreamwriter 等。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 据处理技术。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 5W1H 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有些体育消息, 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 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 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

    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打电话采访。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器人或软件将很 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 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 年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   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材料三: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2014 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机器根据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这中间也出过岔子。去年 6 月,《洛杉矶时 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 6.8 级地震的报道。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 USGS 错误 发布的 1925 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 92 年的笑话。

    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 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 数以万计的稿子。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 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本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 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法合成与排 序学习生成新闻。

    B. 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新闻;两 者的内涵完全不同。

    C. 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普遍,所写新闻已 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D. 现在,《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 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性能要好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它不仅可以检索、 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B. 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再将新闻元素 代入其中,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

    C. 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 恰到好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D. 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些残酷现实,“机器 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

    3.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 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 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 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 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 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 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 《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 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 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来的木桶

    高军

    1939丰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

    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总是到老百姓家里多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手阻止他说下去:“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

    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

    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

    “怎么回事儿?”警卫员转眼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警卫员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来了。于是赶紧倒掉水,提起来就小跑着去了。

    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

    徐向前转回身来:“怎么回事儿?”

    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徐向前自言自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警卫员赶紧接上说:“咱们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只木桶,说不定就是自己飞来的呢。”徐向前瞪了他一眼,他赶紧住了嘴。徐向前又问道:“老人家怎么说的?”警卫员小声说道:“大爷说,找不到主儿就先用着呗。”徐向前嘱咐道:“先注意观察情况吧,看到底是谁给咱送来的,然后再做处理。”警卫员出去了,徐向前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又回到了地图前面。

    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招呼说:“走吧。”警卫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紧跟上了脚步。

    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麻其看着警卫员提的铁筲桶,问道:“这个……”徐向前用一只手揽着麻其的肩:“天气太冷了,咱们屋子里说话吧。”

    坐下后,徐向前说道:“麻大爷,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过来向你告个别,再来看看您老人家哈。”麻其说:“别见外啊,你送我的棉大衣可暖和了。”徐向前说:“前天早上,我那里突然飞去了一只木桶,我用来饮马可好用了,特别是这大冷天。可是,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麻其呵呵一笑:“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徐向前用舒缓的语调深情地说道:“玩笑话咱就不多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这说明我们的军队是得到了拥护和支持的,我们深深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啊。大爷啊,我有了那飞来的木桶,这两个铁筲桶也就用不着了,想着送给你哈。”麻其摇头:“这不行这不行。”徐向前笑了笑:“这也能给我们行军减轻一些负担啊。”麻其嗫嚅着:“你看看你看看,这刚送了我大棉袄,怎么能再要这个啊?”徐向前说:“不是说军民一家吗?咱们就别分你我了好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作铺垫。

    B. 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

    C. 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就为下文将铁筲桶送给麻其埋下了伏笔。

    D. “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的心理。

    2.文中画线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简要分析“木桶”这一事物在文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纵观近年来国内的电影电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然而      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      ,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      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光怪陆离   相得益彰   熙熙攘攘   当务之急

    B. 琳琅满目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

    C. 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

    D. 琳琅满目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去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B. 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C. 不但失去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D. 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去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B. 当然,创作—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C. 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D. 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泰戈尔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也有人说:人活着就像在沙地上行走,太过云淡风轻,回过头就会遗憾什么都没留下,连个脚印都没有;但心里装的东西太重,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难以自拔。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哪些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不少于800字;③符合文体要求;④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