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的直接原因是

    A. 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活动

    B. 与法国争夺海上霸权

    C. 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

    D.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4年1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沈阳市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经过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和扶植,生产获得显著发展,年生产总值达数亿元。这一成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

    A. 责权明确的促进   B. 市场经济的刺激

    C. 生产关系的变革   D. 公私合营的激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上书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禁商犹易,禁寇实难,此诚不可不亟为之虑。”据此可知,他的主张是

    A. 开放海禁

    B. 闭关锁国

    C. 平定倭寇

    D. 盐铁官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当地一句谚语:“当得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 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 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45年7月,英国战后进行了第一次大选,工党主张在经济上实行国有化,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国民医疗保健制度。结果工党领导艾德礼出人意料的战胜了二战英雄保守党的领导丘吉尔。工党大选能够获胜主要是因为其主张

    A. 顺应了战后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B. 顺应了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C. 体现工人利益得到他们大力攴持

    D. 得到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85年,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20%的限制,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正式实施;1988年,国家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1989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这表明我国

    A.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调节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 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

    B.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

    D. 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

    A. 加速了土地私有化   B.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 抑制了土地的兼并   D.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从1938年到1942年底,内迁厂矿共计639家,器材12万多吨,技工1.2万余人;以机器、纺织为主。这一举措(  )

    A. 导致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

    B. 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展开

    C. 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拥有“机会”是因为率先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

    B. 英国“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包括获得北美新法兰西

    C. 英国的“意愿”是以自由贸易的名义推行殖民扩张

    D. 英国对拒绝其“意愿”的中国使用武力并割占香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国时任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

    A. 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B. 颠覆三权分立体制

    C. 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

    D. 违背了美国国家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统计,1933年12月1日的《申报》广告,当日该报的30版(10版为增刊)中,29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1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这说明当时

    A. 报刊的时政新闻功能减弱

    B. 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化

    C. 民众的社会心态日益开放

    D. 广告已成报刊竞争主要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德、嘉靖年间,国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沿海各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贾对开放海外贸易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欧洲殖民国家先后侵入南洋,使南洋各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不能继续保持,明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日益感到有开放海禁”的必要。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已被威继光等所击败,消除了使明王朝采取闭关政策,厉行海禁的主要因素,因而在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逐渐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随着英国人的新权力在中国沿海边境的确立,引起了人心向背的变化:了一方面是对清政府日益疏远,一方面出现对外国人效忠的迹象。广州商人和仆役实际上参与西方扩张的活动,助长了这一人心转变的过程。当怡和、宝顺和旗昌等洋行在通商口岸扩大合法贸易并在口岸外的轮泊处发展鸦片贸易时,他们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南方招募来的中国帮手。广州和福建商人也独立自主地迁往上海,从事合法的与非法的贸易。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中国开放“海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后期与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不同。

    (3)我们从明清海外贸易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的汽车振动大、噪声大、效率低。欧美主流文化阶层将汽车看成是暴发户象征。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汽车成本居高不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人玩具。1913年,福特公司底特律工厂投产,福特给员工制定日薪不低于5美元的较高工资标准,工厂安装了生产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T型车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当时汽车均价在5000美元左右,但T型车降价至260美元。福特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不只是生产销售福特汽车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传播过程。欧洲汽车制造商以生产豪华车为主,这就把低端车市场留给了T型车。1922年,福特T型车产量达18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6%。20世纪20年代中期,战后世界各地经济得以恢复并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丑陋廉价的T型车已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927年,第15007033辆T型车走下生产线,T型车停产。

    1929年,沈阳民生工厂根据张学良的指令从美国购买了瑞雷号载货汽车散件,通过对汽车的拆装测绘和试验,初步掌握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1931年9月19日,奉天《盛京日报》记载:“民生工厂自制国产汽车40辆工程将告竣……样式精美,轻便异常。”但由于九一八事变,民生工厂未组装成车的零部件均被日本侵略军掠夺一空,民生工厂创办的民族汽车工业毁于一旦。

    ——摘编自《T型车时代福特汽车公司海外拓展初探》和《中国汽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T型车畅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福特T型车停产的原因和近代中国民生汽车生产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部环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