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单选题 16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6 题
  1. 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全球变暖问题最有效的是(  )

    A.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 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 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 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C.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D. 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回答下列各题。

    1.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

    2.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8年6月14日22点30分在俄罗斯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举行(东三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举行决赛时,当地的区时是

    A. 14日17点30分   B. 14日20点30分   C. 15日5点30分   D. 13日5点30分

    2.世界杯举行期间,我国

    A. 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   B. 气候正处于高温少雨期

    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   D. 北京昼短夜长     

    3.世界杯开幕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及以后几天移动方向是

    A. 南半球,向南移动   B. 北半球,向北移动

    C. 北半球,向南移动   D. 南半球,向北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措施能够合理且有效地促进节水的有

    ①加大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②改善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③合理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  

    ④对耗水太多的工业企业一律淘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月17日,京城迎来了2018年的第一场降雪,伴着寒风,小雪很快洒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将没有冬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C. 加强国际合作   D. 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2.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是

    A. 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   B. 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 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 人工降雨

    3.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全球变暖问题最有效的是

    A.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 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 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 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的四个选项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图所示地区是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东北地区

    2.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层次性   D. 开放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

    A. 甲   B. 丁

    C. 丙   D. 乙

    2.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

    A.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B. 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 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D. 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

    3.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

    A. 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 资源数量呈负相关

    C. 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 自然环境条件无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 断层、向斜、背斜   B. 向斜、断层、背斜

    C. 断层、背斜、向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2.成因与乙处地质构造相符的山地是

    A. 华山   B. 泰山   C. 喜马拉雅山   D. 庐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贵州省在未来五年将大力实施移民工程,逐步把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的150万农村人口迁出大山。贵州省实施该移民工程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经济   B. 政治   C. 生态环境   D. 社会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 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 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 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 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 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 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①   B. 乙—②   C. 丙—③   D. 丁—④

    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为   渔场,成因是      

    (2)按洋流的性质划分,②④分别是    流、    流;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分别是        

    (3)若图中②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        ;不利的影响是     

    (4)当图中乙地被亚洲高压控制时,北印度洋盛行     风,其洋流方向为       (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流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_______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__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风带),其风向为_________。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______和_______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下图,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

    (1)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______________,B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和岩浆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岩。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水循环类型的(  )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壳循环

    其中②表示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人类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数字)。

    (3)水循环能将水圈、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联系起来。

    (4) 从地质构造看,甲处属于________ ,而乙处则属于________ ,其中甲处形成图示地表形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