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 实行民主共和制   B. 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工业尚未起步

    B. 孟买的棉纱质优价廉

    C.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 家庭纺织业逐步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而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

    A. 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

    B. 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

    C. 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D. 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 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 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 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辛丑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多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一变化说明

    A. 列强由经济侵略转为政治侵略

    B. 中国领土已经被逐渐瓜分完毕

    C.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列强进人商品输出为主的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 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 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D. 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 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A. 自然经济

    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材料表明

    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 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D. 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A. 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

    B. 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C. 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D. 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 新思想的萌发

    B. 《资政新篇》

    C. 百日维新

    D. 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 是

    A. 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

    B. 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

    C. 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

    D. 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 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 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 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对该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思想是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判

    B. 该思想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

    C. 该思想是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判

    D. 该思想是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革命战争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1935年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在1937年8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国民政府决定开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的战略”。蒋介石这时亦认为,“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却要进行持久战、消耗战。”

    ——《先总统蒋公全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政治原因,并从近代化角度说明为何“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比较抗战前和抗战后初期,国共两党对日策略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形成两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是继工业1.0机器代替人工时代、工业2.0的流水线时代、到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时代,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据化、智慧化、网络化成为工业4.0的关键词。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标志“中国制造”将逐渐向“中国智造”升级。

    (3)综上,概括影响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