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单选题 1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 题
  1.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20分)英国是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确立、扩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l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l9%,美国12%,德国l3%,法国9%。……从1870年至l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l.6倍。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材料二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改变,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的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2)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3)材料一、二各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废止美、英两国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两国在华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为废除美、英在华特权进行不懈抗争

    B.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不利于美、英两国的变化

    C.中国坚持抗战维护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利益

    D.中国抗战取得胜利导致美、英对华政策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 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 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雅典的出土文物上的铭文中,记载了古代雅典法庭判处损污神像、对神发布不敬的话语和其他亵渎神明者的财产全部没收拍卖的事情。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法制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D.古雅典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市。以下是对此举所表达的政治含义的议论,你认为最为确切的是

    A.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           B.否定列宁的历史功绩

    C.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           D.尊重本民族宗教信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

    A. 恢复银行信誉   B. 鼓励建立工会

    C. 加强社会保障   D. 调整劳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表明近代中国

    ①收回了领海主权       ②加强了海军建设

    ③提高了民众的海洋意识 ④维护了海洋权益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董煟在《救荒全书》中记载:“(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材料表明

    A. 赈济的对象没有选择性

    B. 否定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C. 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

    D. 富民没有参与灾荒赈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A. 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

    B. 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

    C. 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

    D. 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共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内阁首相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②议会下院多数党通过内阁实际控制政权

    ③18世纪以后英国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④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文献记载: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俘获了国民党范汉杰兵团,封闭了其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道路。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

    A. 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B. 截断了敌军向关内的退路,为解放东北全境创造条件

    C. 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战略反攻的序幕

    D.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是

    A. 秦王朝延续了两千多年

    B. 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 秦帝国的结构十分完美

    D. 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