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著名文人爱特生说,17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马克思说,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上述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当时

    A. 商业革命发挥的效应

    B. 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C. 明清对外政策的影响

    D. 出现西学东渐的潮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国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皆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 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 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 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统计,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7个城市提供的;全国90%以上的发电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1949年,沿海地区的棉纺锭生产能力占全国的87%、毛纺锭的90%。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A. 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能力差异明显

    B. 政府能根据当时国情发展区域经济

    C. 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D. 非常重视沿海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发表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由此可见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生主义蕴涵着社会主义要素

    C.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 民生主义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史记)》载“(西周)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伐楚战败)不返,卒(死)于江上。其卒不赴告(通知诸侯),讳之也。”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

    A. 诺侯应该服从周天子

    B. 宗法与分封互为表里

    C. 天子权力有衰落趋势

    D. 社会已发生重大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声称,“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十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

    B. 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

    C. 雅典法律提供了后世的立法规范

    D. 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章太炎强调革命党自身的建设,“优于私德者亦必优于公德,薄干私德者亦必薄于公德。而无道德者之不能革命,较然明矣”。指出革命者必须“确固坚厉,重然诺,轻死生”,应该做到“知耻”、“重厚”、“耿介”、“必信”,要有“革命之道德”。他主张

    A. 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革命的热肠

    B. 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

    C. 用革命唤醒民众,增进反清的力量

    D. 用文章呼吁团结,增进光复的机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0年7月,麦克阿瑟命令日本政府创建由7.5万人组成的警察预备队。这一预备队后被改编为自卫队,成为日本重整军备的基础。另外,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庞大需求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强心剂。这说明

    A. 美苏争霸出现新动向

    B. 东亚区域形成两极格局

    C. 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

    D. 美国调整亚太地区战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浅碟里降降温。这则小故事反映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 暂时调和宪法制定中的矛盾

    B. 完善立法程序来防止决策谬误

    C. 扩大国会立法权,强化中央集权

    D. 建立国会内部的三权分立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商朝人崇信鬼神,每每遇事都要占卜,以此来断定吉凶。到了西周的时候,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

    A.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的控制

    B.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C.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

    D.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葛金芳教授认为:若从产业演进角度观察社会经济形态的嬗递轨迹,我们发现中国三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其间发生了两次转折,第一次是在两宋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开始跨入近世农商社会阶段。以下事实能够佐证第一次转折的是

    A. “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

    B.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C. “半城大约机户所居,比屋皆工织作”

    D.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代文化各个领域硕果累累,享誉千古,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直都被许多当代学者所推崇,下列排列中,最能凸显宋代文化特质的是

    A. 文官政治—平民社会—尚武进取—词曲吟唱

    B. 平民社会—义理涵养—书卷风流—词曲吟唱

    C. 义理涵养—尚武进取—书卷风流—文官政治

    D. 平民社会—文官政治—义理涵养—书卷风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辛亥革命“使军阀统治不可能形成像清政府那样集权的全国一体化的严密政治统治,中国出现了近代以来少有的相对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建立了中华民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1年10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对日作战,其关系不在战斗之胜负,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长,与夫国家人格之存亡也。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材料反映了蒋介石

    A. 注重激发民众抗日的民族精神

    B. 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找借口

    C. 认为当时中国不具备持久抗战的条件

    D. 顺应人民抗战要求并积极备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A.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B.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D.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建国初期,在制定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种模式

    A. 体现了依法治国

    B. 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C. 表明政治协商正式确立

    D. 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据此判断,这次会议

    A.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C.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建立

    D.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A.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B. 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C. 为对外开放做准备

    D.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家基佑曾在他的一本著作中说,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在立宪君主制治下的英国,“内政、维护和平、财政、殖民、商业、议会制度的发展以及议会斗争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舆论最为关心的事情。”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光荣革命”是暴力最少收效最好的革命

    B.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体长久稳定发展下去

    C. “光荣革命”后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D. “光荣革命”后英国从此终结了国内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康德认为启蒙意味着人类摆脱自己所造成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是指不会使用自己的理性,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缺乏理性,而是由于人们缺乏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勇气和决心,而最根本的是由于缺乏自由。康德认为启蒙运动

    A.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B. 核心理念是个人思想的自由

    C. 核心内容是宣扬理性的重要性

    D. 促进了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

    A. 是科技与生产结合的反映

    B. 是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

    C. 是生产与资本集中的体现

    D. 是国家干预出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俄国学者普列汉诺夫说: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普列汉诺夫旨在

    A. 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马克思主义

    B. 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C. 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D. 说明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罗斯福传记》的作者弗雷德尔评论道:“尽管他希望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以克服萧条,他仍然步其他工业强国的后尘,走向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

    B. 计划指导,国家干预

    C. 以工代赈,剌激消费

    D.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说,“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念一致

    B. 赞同罗斯福新政时期经济政策

    C. 反对民主政治并主张精英政治

    D. 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自2006至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12%上升到23%,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据此可知金砖国家

    A.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进程

    B. 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C. 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D. 促使世界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的问题。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

    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实践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国留学的发展历程

    阶段

    目的地

    总人数

    学习主要领域

    1972-1978年

    美日等49个国家

    1977人

    学习和研究外国语言

    1978-2000年

    80多个国家

    34万

    物理、化学、医学、计算机、数学和机械工程为主

    2001-2011年

    103个国家但大部分集中在美、日、英、澳、加等

    190万

    商务管理、工程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居主导地位

    表格能够反映新中国留学发展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认为,政府应该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但是,人民应该拥有最高权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政府不能履行契约所规定给它的、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安全的责任。洛克清楚地阐述了政教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这种自由主义成为17世纪英国和荷兰思想界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宗教宽容、强调商业和工业的重要性、对个人劳动所得的尊重、重视正在涌现出来的中产阶级、拥护所有权和监督权、拥护人人平等、重视教育等观点。此外,自由主义由于强调解除教会和国家的强制性征税,所以它在过去和现在都体现出高度的个人主义的色彩。洛克的哲学和政治理论明显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创者,并几乎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第二天性。这种哲学与牛顿的经验主义一起给伏尔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这种哲学的精神和观念带回到法国。

    ——摘编自(美)古德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作为自由人格的典范,然而,“健全的个人主义”除了西方的思想资源之外,还有中国先奏传统的影响。胡适认为精神当以物质为基础,提出“实际的仁爱论”,引进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思想。试图推进抽象的儒家之爱。同时他主张知耻、孝悌等传统道德条目,重新考量“忠恕之道”。主张尊重他人的主体性;他还批评孔子的中道立场,主张狂狷人格;他反对以孟子为代表的“独善的个人主义”,主张“成器论”,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成德论。胡适的自由人格论……具有某种圆融性。

    ——摘编自蔡志栋《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的自由主义与胡适的自由人格论内涵的异同,并说明其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官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经济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变得凋敝不堪。北方经济遭到破坏,物资缺乏,这使唐中央政府需要依赖江南经济来接济。然而安史之乱后,河朔地区(泛指黄河以北)基本上由安史降将占据,同时唐军在平叛过程中,一些将领的权力扩大,独霸一方,甚至与唐中央对抗,这使得“漕运阻绝”。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决心整顿漕运,由户部侍郎刘晏经过考察,对漕运进行了重大改革:疏浚渠道、以通航运;以盐利雇人运输,“不发丁男,不劳郡县”;创立漕运的奖励制度等。经过改革,江淮漕运物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每天漕粮的运量,多时达110万石,少时也有50万石。以后五十年,一遵其制。刘晏提出并实行的这一套漕运制度,在安史之乱后为挽救漕运的中衰起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潘镛《中晚唐漕运史略》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漕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漕运改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10月,美、英、苏3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3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方面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方面则认为,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不能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三国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10月30日,中、美、英、苏4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4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乘常日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