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小宏阅读历史书籍时,看到一段资料: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这段资料中,他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局部抗战的开始   B. 西安事变的爆发

    C.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重庆谈判的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这是一次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北平和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你从这段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信息是(     )

    A.长征是宣言书 B.长征是宣传队

    C.长征是播种机 D.长征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出自下列哪一文件(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对应不准确的是

    A.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B.1927—1937年—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1937—1945年—统一战线,全面抗战

    D.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女学生玛丽在翻阅家族相册时发现一张祖父身着军装坐在北京紫禁城龙椅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人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如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C.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D.武昌起义推翻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95年以前的士人们尤其是大儒、甚至沿海士大夫对西学还有一种普遍的漠视,但是在1895年以后开始有了极大的转变。”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

    B.沙俄趁火打劫并抢占了大量的领士

    C.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八国联军侵华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11年10月11日,某城贴满了告示,上面写道:“今奉军政府令,告我国民知之:凡我义师到处,尔等不用猜疑。…建立中华民国,同胞其毋差池!”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以下是20世纪初刊登在报纸上的两则征婚启事:一则曰:“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另一则曰:“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思习,有从夫之美德”。透过这两则征婚启事可以看出

    A.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气息 B.择偶标准依然是三从四德

    C.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D.女性的地位已经超过男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6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得到外资扶持

    C.民族工业强于西方企业 D.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小沙同学在某项探究活动中看到了几个关键词,如“国共合作”黄埔军校”“打倒列强”北伐战争”等。据此可知,他要探宄的历史主题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西安事变 D.抗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是指

    A.开展维新变法 B.进行二次革命 C.工农武装割据 D.城市暴动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于哪一事件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九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八6班班长打算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线索 B.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C.抗日战争的主要发展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有直接的关联

    ①甲午战败  ②八国联军侵华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解放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国近代史是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请根据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1)请将材料一中①至⑤的内容依次填写完整。

    (2)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革命事迹还有很多,请举一例说明。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否符合福泽谕吉的观点?请具体论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请跟随其发展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他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他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伍修权《我的历程》

    (2)材料二的发言是哪次会议上的内容?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3)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和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部队分别称作什么?

    材料四  解放战争期间三大战役作战区域图

    (4)请按照序号,分别写出解放战争期间三大战役的具体名称。

    材料五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其中充满着无数艰难险阻、风险考验,来自国际上的“围追堵截”,来自国内的“干扰迷惑”,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征程中已经付出了许多斗争努力。“船到中流浪更急”在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中华氏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段里,必然存在更多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5)面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风险考验”,你认小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否应对这挑战?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多次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忘记历史即是背叛,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交接入列,中国海军的“双航母”时代来临。巧合的是,188年12月17日(清光绪十四年冬月十五),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横跨了131年的历史,逐梦深蓝,人民海军向海而强!抚今追昔,看到我国海军今日之强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131年前的中国海军以及那场耻辱的黄海大战。

    (1)在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上,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是哪场战争?“黄海大战”期间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材料二  只要国民政府还盘踞在汉口,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军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因此,蒋政权始终指导着抗日民族战争,事实上发挥着中央政权的威力。所以,首先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只有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

    ——昭和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所:《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军进攻汉口的原因。为了保护汉口,中日双方爆发了哪场战役?此次战役对中国的抗日局势有何影响?

    材料三  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经过浴血奋战,中国军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杜世伟《党史研究与教学》

    (3)结合所学知识,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材料四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家设立纪念日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