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2 题
  1. 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D.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A. 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B. 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

    C. 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

    D. 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1897年开始,林纾用文言文翻译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歇洛克(福尔摩斯)奇案开场》180余种,风靡全国。1919年,林纾写信给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白话文)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表明林纾

    A. 坚守传统反对学习西方

    B. 在文化变革中沦为时代的落伍者

    C. 轻视群众反对世俗文化

    D. 忧心新文化运动冲击其译著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要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C.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00年7月,(长沙时务学堂教习)唐才常在上海召开“中国国会”,宣布: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并发动和领导了自立军起义,孙中山获知此举,称赞不已。此举表明唐才常主张

    A. 君主立宪

    B. 民主共和

    C. 排满兴汉

    D. 太后还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了

    A. 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

    C. 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说:“与古典政治中借助广场集会把民众聚集在一起,从而驱使他们按要求行使权利的做法一样,当代的英美政治,则是借助出版业控制民众。”以下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 批评英美出版业为资产阶级服务

    B. 认为英美政治缺乏言论自由

    C. 揭示出政治只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D. 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

    B. 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

    C. 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题文)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 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 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 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德国

    A.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B. 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

    C. 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D. 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C.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

    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06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出口鸦片。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经过磋商谈判,最终于1907年签订了《禁烟条例》。公开由政府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这主要体现了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 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

    C. 鸦片贸易罪恶被深刻认识

    D. 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的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一国两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改革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 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 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 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 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题文)阅读下表                    

    记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

    《战国策·秦策》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 名医扁鹊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 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

    D. 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必须保持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以来已见端倪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吕后)除去了秦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等苛刑。公元前191年,吕后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还恢复了刘邦时一度取消的“十五税一”的税制。

    刘邦颁布“盗铸令”,严禁私人铸钱,犯者弃市。吕后继续严禁私人铸钱,并规定钱重八铢。后来因为八铢钱不能流通,又改铸五铢钱,与三铢钱并用。与此同时,吕后还“弛商贾之律”,在公元前189年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摘编自彭卫《应当正确评价吕后》

    材料二  高祖犹微,吕氏作妃。及正轩掖,潜用福威。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诸吕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菹醢,支孽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蒈。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吕后当政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贞评价吕后所涉及的基本史实及其消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叶小文《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