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 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 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 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 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A. 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 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C. 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 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 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 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B.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C. 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D. 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100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小普利尼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时,对坐在会场中的皇帝图拉真说:皇帝不应该在法律之上,相反,他应该在法律之下。这可用来说明罗马帝国

    A. 皇帝无权更改行政法令

    B. 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C. 皇帝与平民的地位相等

    D. 立法权属于元老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B. 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C. 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D.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

    (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

    (刑讯)蜜衿(蛮荆)。

    (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 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C. 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 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789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

    A. 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

    B. 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逐渐丧失

    C. 英国宪政的实质是王权专制

    D. 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 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 农业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3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 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

    B. 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

    C. 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

    D. 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年份

    地区 

    1699~

    1701

    1772~

    1774

    1804~

    1806

    1834~

    1836

    1854~

    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大利亚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

    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 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 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1851)

    844.0962

    850.8529

    956.9910

    737.9581

    咸丰二年

    737.9581

    836.1837

    1032.6172

    541.5246

    咸丰三年

    541.5246

    475.3397

    847.1746

    169.6897

    A.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B. 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C. 政府投资开办工

    D.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由于考官与考生常以师生关系的名义互相勾结、朋比为奸,宋太祖将殿试改为定制。皇帝在殿试时往往亲自充当考官,那么在殿试中录取的进士自然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成为定制的主要原因是

    A. 遏制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

    B. 笼络知识分子,加强君主专制

    C. 扩大选官范围,维护封建统治

    D. 防止营私舞弊,维护社会公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

    B. 政体体现出分权的思想

    C. 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

    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美国宪政历程》记载:(有)一位大法官叫道格拉斯,他在大法官的位置上一呆就是36年零七个月。1975年他突然中风,无法上班,但是当时的总统正好是当年积极主张弹劾他的众议院共和党(少数党)领袖福特,为了不让福特总统有机会任命一个保守派的法官,他坐着轮椅,带着尿袋出庭,最后还是前功尽弃。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 大法官除非犯罪否则必须终身任职

    B. 总统与大法官之间存在着权力制衡

    C. 两人的私人恩怨已经影响到政治

    D. 大法官在与总统的较量中处于下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 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中说,“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山茶——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和茶叶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B. 中国茶的热销导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进而引发了中英战争

    C. 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目的是保护鸦片贸易和夺取制茶技术

    D.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代表的资本主义和茶叶代表的农耕文明的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追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A. 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

    B.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 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 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也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这说明

    A. 美国敌视新中国政策破产

    B. 中印矛盾和冲突暂时解决

    C. 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印关系

    D. 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A. 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

    B.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C. 冷战时期的美欧联盟关系瓦解

    D. 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 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D.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右图是雅典基里克斯陶杯(公元前470年左右)上的图案。据考证图正中右边那个有胡子的男人,一手握着铁笔,一手拿着书写板,正在记录票数。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陶片放逐法实施的确证   B. 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C. 投票已经成为参政方式   D. 公民已经享有广泛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A. 日本逐步加大对中国的侵略

    B. 英德两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C. 英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D. 美国借助中日战争向中国输出枪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士绅并不像某种“经纪”或者“代理人”,他们似乎在这个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崇善堂等地方慈善组织逐渐向地方自治组织转化,基于共同利害的社区认同开始形成

    ——据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的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务人员的年金制,对孤寡的照顾,医院的医疗福利制度等等。威尼斯作为“自由的长女,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童贞城市”,堪称世界上早期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国家

    ——据(美)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双林镇和威尼斯城市发展特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双林镇为代表的江南市镇和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对两国社会转型影响不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实行官邸制以制约住房腐败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无论是各地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或外放到各地的各级官员,大多存在有异地住房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一应家具杂用亦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

    (3)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徤、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