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null 2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注:同“盈庭”,充满朝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假如你是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的一员,下列诸子百家中的言论不利于你的发展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C.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君轻民贵”

    C. “天行有常”

    D. “大一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风吹动旗幡(幡:泛指旗帜),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与慧能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来的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农抑商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这说明宋代:

    ①雕版印刷事业兴盛;

    ②城市经济的繁荣;

    ③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④理学思想影响大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人造字往往包含深刻的内涵。例如甲骨文中的“孝”字,“老”字在上,“子”字在下,取孩子搀扶着长辈行走之意,意思是儿女赡养父母、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以下对甲骨文的“孝”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从造字的方法看,它属于象形字

    B. 旨在宣扬一种尊卑长幼的等级观念

    C.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体现

    D. 后来作为封建伦理道德标准,不利于社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绘画有其独特的风格,在魏晋之后便梅开两朵,一支注重写实,一支注重非功利的写意。注重写实的是:

    ①宫廷绘画;宫廷画

    ②民间绘画;

    ③文人画

    A. ①

    B. ②

    C. ①②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前京剧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

    A. 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 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C. 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

    D. 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一位同学说:“春秋的楚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 白话文开始兴起

    B. 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 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 毛泽东思想

    B.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 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 民主和科学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与工人运动密切相结合

    B. 由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

    C. 由俄国传入中国

    D. 为无产阶级所接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

    C. 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

    D. 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 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 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

    C. 反对推翻满族贵族统治

    D. 公开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A. 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

    B. 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 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 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毫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据此可得出

    A. 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

    B.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决定着民主革命的方式

    C. 农民斗争是迎来民主革命高潮的主要因素

    D. 中共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是革命胜利的法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思想是

    A.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2 题
  1.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

    A. 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B.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人格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然后胸中判然不疑所行,而意诚心正矣

    ——《朱子文集》七十二

    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书》卷二《答聂文蔚》

    材料三: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二十四孝图之戏彩娱亲》

    材料四: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丰碑高墓,奴隶之纪念物也

    ——陈独秀《警告青年》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关于修养成圣的主要途径。

    (2)阅读材料二,指出王阳明所谓“良知”的实质是什么?该“良知”在形成上与朱熹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阅读材料三,对于材料中所说的“孝”应当如何正确认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认为青年应当怎样才能破除旧道德,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他为什么要大力抨击旧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毛泽东(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材料三: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拿本本来”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表现。为改变“一味盲目执行”,毛泽东在实践中提出了什么理论?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毛泽东阐述“第二次结合”的重要论著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新长征”的含义是什么?为了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4)概括指出材料四中“问题”的核心内涵。为此,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