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语言应用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不同的一项是

    A.卖弄/弄堂     背影/背包     着落/着实     棱镜/盛气凌人

    B.贮蓄/储藏     侍弄/伺候     企盼/祈祷     脑髓/半身不遂

    C.空旷/粗犷     荫蔽/荫庇     憔悴/兵卒     应和/曲高和寡

    D.莅临/位置     鉴赏/签订     拼凑/拼音     笨拙/咄咄逼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烂漫     清冽     小心翼翼     喜出忘外

    B.抖擞     竦峙     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C.烦燥     窠巢     不求甚解     翻来覆去

    D.絮叨     摇篮     浑为一谈     各得其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A.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鸟儿也回来了。

    B.为了把自然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我县许多学校煞有介事地举行了灾难求生救生大演练。

    C.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颁奖盛典上咄咄逼人地说自己只是个讲故事的人。

    D.三十年的青山沟人迹罕至,而今这里已成为风景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景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C.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我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D.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它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宋代把《论语》《春秋》《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秋实,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文集《背影》,散文集《踪迹》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宋时期的刘义庆编写的,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言谈轶事的著作。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请参照画线部分,补写句子。

    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____,____;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它有嘴,述说温暖和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遥怜故园菊,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诗文中蕴藏着四季之景,“山朗润起来了,______,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朱自清笔下春日的温暖;“红莲被那密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是冰心笔下夏雨的滂沱;“______,______”是曹操笔下秋风的肃杀;“未若柳絮因风起”是谢道韫笔下冬雪的灵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捧读经典名著,汲取人生智慧。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的“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下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    》,它是    (作者名)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中的一篇。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哪些具体景物?

    2.“游人不管春将老”,“老”字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

    4.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腕上茉莉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近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苿莉花不?新鲜的苿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的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磺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⑪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⑫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妇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⑬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嚎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⑭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1.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

    2.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老太太的形象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提示:①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代替。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