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4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李陵字少卿, 拜为骑都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天汉二年,贰师击右贤王于天山。上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者,皆荆楚勇士奇材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上壮而许之。

    陵将步卒五千人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军以大车为营。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连战,虏不利,欲去。会陵 军 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昏后,陵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后闻陵降,上怒甚,久之,上悔,遣公孙敖入匈奴迎陵。敖还曰:“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闻,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陵谓汉使曰:“ 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侍坐。 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有顷,律起 更 衣,立政曰“少卿归故乡,毋忧富贵。”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B.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C.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D.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B. “辎重”最初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C. “军候”军官职务,即军曲候。汉军部以下的编制单位称“曲”,每“曲”设军候一人,军候一般统领200-500人。

    D. “更衣”在古代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如厕“一词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陵主动请缨,为国效力。贰师与右贤王交战,皇帝打算派李陵运送物资,但李陵提出自当一队抗敌,不给骑兵也要以少击众。

    B. 李陵勇猛善战,有李广遗风。李陵率五千步卒被三万敌军包围,奋力搏战,杀敌数千,后单于召集八万骑兵与陵军作战,也多次失利。

    C. 李陵誓死杀敌,无奈而降。箭尽援绝,李陵带领将士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用短刀作战,也曾想独自杀死单于,最终矢尽将亡而降。

    D. 李陵兵败屈辱投降,又因替匈奴练兵,惹怒汉武帝,汉武帝诛灭了他的亲族。后汉招陵归,陵终不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②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 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 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 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2.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 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 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明确大学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高校”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账

    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校训,写一篇文章向知心朋友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要求选好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

    心境     复习     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抗灾治水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費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眼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竟有別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侯,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竟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俳徊,所以,沉浸、徜在这样的徴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的消息说是咋天的,可照片和视颇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変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求得转发量,不情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很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別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若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贯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

    C. 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

    D.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己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 和阅读报刊相比,微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

    C.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 阅读微信一旦成,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

    C. 转发微信变成了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实际上绑架了人们的道德,让人不得不转发。

    D.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环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讨人嫌”的大叔

    陈文明

    刚进公司,我就听说了食堂大叔不仅菜炒得喷香,饭做得味美,而且鲁菜、川菜、粤菜等各种菜系都会做。

    第一天中午去食堂吃饭,大叔一见到我就热情的说:“小伙子,新来的吧?”

    “嗯”我客气的点了点头。

    “哪儿人呀,在哪个部门啊?家里几个兄弟姐妹……”

    大叔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应答,看我半天没声音,大叔憨憨的一笑,“对哦,你是来吃饭的,瞧我这话多的,喜欢吃啥,大叔多打点给你。”果真,大叔给我打了满满的一盆饭菜,人家如此主动殷勤,我自然不好怠慢,想着等会吃完一定要去谢谢大叔。

    拿着洗好的饭盒,我走到厨房对大叔说:“大叔,您的饭菜真的超赞!”

    “当然了!”大叔得意的说,“要知道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方的美食随便都能做出几样啦!”

    “哦,大叔您还这么敬业,学个厨艺还值得您跑大半个中国啊?”

    大叔明亮的眼神瞬间暗淡下来,低声道“……哎!……没啥!闲着也是闲着呗!”

    我感觉到了大叔有难言之隐,于是匆匆告别后就离开了。

    后来,每次我去吃饭,大叔总会和我拉拉家常,关心关心我的工作等等。

    一天,我向同事小孙夸赞,食堂大叔真好。她不以为然,反而显得极不耐烦,似乎有些避讳有关大叔的话题。我大惑不解,后来,另一同事陈姐神神秘秘的告诉我:“这个大叔喜欢和女孩子搭讪,尤其是小孙。刚开始大家也都以为他是热情,所以没说什么,可是后来真受不了,很过分。”我仍旧不解,“怎么了?”她说:“逮着小孙就问,今天工作忙不忙,要不要我帮你倒杯水,如此等等。反正一有机会就和小孙搭讪,后来都有人说三道四了。”我说:“不就和女生拉拉家常嘛?再说他和男生也聊呢,这个我可以作证。”陈姐很无语,嘟囔两句就自顾自地去忙了。

    尔后,我看到的情形证明了同事的说法,大叔确实对小孙颇感兴趣。但逢小孙去食堂吃饭,大叔便会主动与她攀谈,家长与里短,人生与感情,什么都问,什么都说。小孙的不满显而易见,但或许为了不驳他的面子,佯装听着,并不时频频点头。大叔也浑然不顾小孙的感受和别人的眼神。我终于明白,小孙为何对他如此不屑和不满。

    一次,小孙和一名男同事老李因琐事在食堂发生口角,两人随即骂骂咧咧起来。旁人正欲上前劝解,怎知食堂大叔先动了身子,一个箭步,冲到小孙前面充当起了护花使者,并声色俱厉地指责老李不该和女孩吵架,痛斥其污了男人脸面。老李被大叔始料未及的言行怔住了,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

    待反应过来,顿时怒火中烧,指着大叔的鼻子骂道:“你什么东西,关你什么事?”

    大叔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翕动嘴唇嗫嚅着:“我、我……”

    其他一些同事如看喜剧一般呵呵直笑。

    于是,小孙气呼呼地头一甩,愤然离去。

    老李也转身离开,边走边回头余恨未消地骂:“老东西,神经病!”

    唯留大叔双脚生根似的呆立原地,满脸窘态和茫然,宛若无辜受伤的孩子。食堂里的人则闪动各种目光打量着他:奚落,同情、费解……

    此后,大叔再也不同女孩搭讪说话,只是默默地自个儿忙着。而小孙对他能避则避,能躲则躲,吃饭都坐得远远的。

    那天吃饭,看大叔沉闷不语,就主动与他闲谈。没聊几句,我便随口一问:“大叔,您孩子几个?”大叔苦笑着说:“就一个女孩。”我笑道:“那一定很漂亮。女孩好啊,那可是您的贴身小棉袄啊。”大叔突然眉头紧锁,朝着坐在食堂一角吃饭的小孙瞅了一眼后,对我说:“长得跟她一样漂亮水灵……如果没有被人贩子拐走,算算也该大学毕业了……”

    (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陈姐告诉我大叔的为人,是因为她觉得我刚到公司不久,对“我”表示关心,而“我”却觉得陈姐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

    B. 大叔不顾小孙的感受和他人的眼神,经常和她拉家常,说明大叔已经把小孙当成自己的女儿来看待,也体现了他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C. 小说借对小孙、陈姐、老李这三个人的言行描写,反衬出我对大叔的尊重与热情,说明我是一个友好善良、品德高尚的人。

    D. 小说以“我”的视角进行叙事,同时采用大量的对话形式,使事件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E. 小说的结尾出入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交代了大叔喜欢与年轻人拉家常的原因,同时也体现出“我”强烈的好奇心。

    F. 小说的写作目的除了表达对失去女儿的大叔的深切同情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揭示人性的丑恶面,批判那些冷漠无情的人,引发大众深省。

    2.小说中“我”与大叔第一次见面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大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例并作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 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 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E.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有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和主张。

    2.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乌栖曲①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②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①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②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两句通过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B.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中的“未”和“欲”两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C.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两句从正面描写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写出他们看着一轮秋月,坠入江波,而此时天色已近黎明。

    D. “东方渐高奈乐何”的结尾意味深长。这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E.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逸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在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2.整首诗采用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 ______  , ______ 。

    (3)《虞美人》中含蓄表现李煜对人生绝望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 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